一场派对中狂欢结束后男主角和暧昧对象来到小树林里坐在边上的一场对话,看的时候暂停在备忘录里记录以学习 有人说中美童年差距太大,难以引起共鸣。可是我分明就看见自己是这样长大的,电影代入感很强,整体情感变化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差不多。美式小孩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对比会发现这跟中国小孩的成长经历有太多的不一样。比如他们的上课方式、家庭作业,家长对学习的监督方式,大学前自己工作攒钱买车、缴学费,孩子父母的相处方式,孩子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父母的寄生虫,美国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渠道,父母只是给建议,不会干涉孩子的决定。比如梅森选择了摄影课程,本来想离家更远但最终选择德州大学也是自己的决定。孩子成年后通常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如果钱足够父母也通常不会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不再受父母资助的孩子也不再受父母约束,就像梅森姐姐说的:“经济上独立了,就可以不再听父母的话了。” 致敬我们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少年时代。感谢十八岁的我有幸遇见这样一部炽诚又优秀的作品,就像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内陪伴一个男孩子走过了十二年的青春。它也教会了我一些为人处世及面对细微感情如亲情和爱情的应对态度及处理方式。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延长,但人生的宽度却可以无限拓宽,而电影、书籍和旅行,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