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看国内喜剧电影容易生出一股违和感,要么看到角色表演挤眉弄眼、装疯卖傻,要么看到故事情节碎片化、段子化,甚至还有希望观众痛哭流涕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喜剧电影会出现这种问题。 得益于近年来春晚语言类节目在最劣质喜剧作品的宝座上保持霸权地位,在同行衬托下,国内喜剧电影的赞美声也渐渐响亮起来,但我始终认为喜剧作品是一种要求严苛的文化产物,尤其是喜剧电影的要求更为严苛,讲清楚故事是电影的基本要求,引人发笑是喜剧的基本功夫,不板着脸孔说教煽情是编剧的职业道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能够让我轻松笑一笑,也不会在大银幕上讲授思想道德教育,总算发挥了喜剧作品逗人一笑的功能。然而我也没办法赞扬它有多出色,毕竟《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部电影不太像电影,故事也不太凑合。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将开心麻花作品的传统精神发扬光大。一是坚持改编,拒不原创电影剧本(注:《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舞台剧剧本改编成电影,我作为原教旨主义者不认可它是原创电影剧本)。二是对人们关于话剧感过强的批评抱以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无论是电影的场地布景还是场景转换都完全变成话剧的形状——即使致敬再多的经典电影,它也不太像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更像是将话剧舞台塞进大银幕。 话说回来,其实我并不抗拒电影改编,只要电影拍得好看,那就万事大吉,比如人人都嫌弃的《误杀2》就很合我心意,就因为故事流畅好看,人物动机立得住,人物关系精彩复杂。电影改编追求本土化,并不是让故事发生地换成国内某一个地方,而是要让电影审美和故事趣味符合国内观众的需求。与原作相比,我不清楚《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改编是否成功,它能逗笑观众,又仿佛爆米花般的一次性消耗品,吃时香口,却忆不起什么味道,通俗来说就是它的观赏价值不足,经不起反复观看。 这不是因为段子不好笑,而是故事本身平淡无味,重复使用信息错位的手法就一股脑直奔结局——魏成功被骗去伪装杀手,发现真相后崩溃回到演龙套的生活中,再振奋回身拯救他人,故事看上去有曲折,但实际上他的人物弧光非常薄弱,基本缺失成长情节。至于魏成功和大导演共同观看录像带流泪的场景,我认为它无法构成魏成功的蜕变时刻,在这一场景中,魏成功并没有认清楚自己的演技水平,心态上也没有成长,他确实是鼓起勇气去救人,但这一心态转变跟演戏这一故事主线是不契合的,反而更像是支线的拓展——片尾字幕的“成功只比未成功多了一次尝试”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马丽饰演的女明星人物弧光同样奇怪薄弱,从一开始漠视魏成功性命,到对魏成功产生同情心,最后愿意为对方而牺牲自己,电影除了摆上一碗普通夜宵面食之外,就是极其粗暴地塞进来一对没头没尾的工具人老夫妇,实在令我搞不懂状况。 只有导演这个角色要求进屋见马丽却被看门人打出来并告知“见一次打一次”的场景稍微能品出味道,场景中,导演被打出来之后拍拍尘土,嘟囔着说既然都打了一次,那就让我见一次吧,这里的人物反应看似轻松,实则辛酸无奈,我顿时感觉开心麻花不如重写一个由导演担任电影主角的剧本。 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故事从来不会温淡如水,一般都会有着鲜明的人物弧光。我用个人非常喜欢的周星驰电影《食神》举例。 《食神》全片不足90分钟,先不论那些经典桥段,单就故事当中主角史提芬周的人物弧光来说,就已经经历了“成功-失败-成功-失败-成功”的大起大落,每一次起落都展现出人物的心态成长。第一次成功,是电影的开场,史提芬周作为声誉响遍香港的食神,拥有极高的地位,在世俗目光看来已然是成功人士,但这种成功底下潜藏着致命危机,他的成功是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制造出来的泡沫。接踵而来的是第一次失败,唐牛和吴孟达串谋制造危机,捅破泡沫,让史提芬周失去了一切,史提芬周认识到以往种种荣光、猪朋狗友均为假象,走投无路流浪至横街窄巷。第二次成功,是史提芬周借力火鸡姐推出爆浆濑尿牛肉丸,似乎能够重返昔日地位,但这种成功源自火鸡姐的无偿付出,史提芬周拒绝了火鸡姐的表白,于是第二次失败紧随其后,在一次刺杀中,他失去了这个用一碗邋揸面、一粒牛肉丸和一条生命拯救他的女人,史提芬周感受到自己再次失去了一切,跟上一次失败时狼狈逃窜不同,他这次痛心疾首、悔不当初、夜夜以泪洗脸。第三次成功就是史提芬周从少林寺学成归来决战唐牛,战况瞬息万变,关键时刻他忆起那碗从绝望中拯救他的邋揸面,情到深处看淡万物,感悟到人人都可以是食神,引得神明感动,最终成功击败对手。《食神》也是周星驰诸多电影中难得拥有完美结局的电影,火鸡姐因祸得福归来,露出莫文蔚最青春美好的模样,与史提芬周共结良缘,也是给观众一个好交代。 写了那么多,本来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观后感,却是洋洋洒洒地写出一大段关于《食神》的感悟,为的就是想表明一个态度,喜剧电影让人发笑是基础,但故事本身依然很重要。正如上档次的餐厅不能只是为了让顾客吃饱而烹饪,优秀的喜剧电影也不能止步于笑声,否则无异于鸡毛掸子挠痒痒。其实当初《夏洛特烦恼》对沈腾角色的安排就呈现出优秀的人物弧光,只是开心麻花无法再次复刻那样的奇迹。 按照国内当下的电影环境,其实我不该过于苛求喜剧电影的质量,能够开开心心地看完一部喜剧电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我还是希望国内喜剧可以更上一层楼,不要满足于此。 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同为改编作品,豆瓣上就有人用周星驰的《破坏之王》举例分析喜剧背后的逻辑,非常详尽,我这里就不拾人牙慧,直接在这里附上链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无厘头基于故事和逻辑(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影评。 这些年来,每看一部新推出的喜剧电影,都会感慨当年的周星驰不愧为喜剧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