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活着还是死亡,就在“瞬息”间(2)

时间:2022-06-0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纪扬 点击:

  这在逻辑上是能够自圆其说的:曾经存在的,已然不在;而尚未到来的,当然也不存在;唯一存在的“现实此刻”又匆匆而逝。于是,我们拥有的每分每秒,就这样在手里化为虚无并失去意义,直到大限将至的那天。人终于发现,这辈子都是这么“暂时”地活着,到头来“啥都没有”。

  想想吧:人一生的短短时间,较之先前没“我”的数十亿年光阴不过“一瞬”。某一天,“我”突然存在了,而在这“一瞬”过去以后,“我”又要转入接下来同样漫长的数十亿年的“非存在状态”——非这么想的话,我们非疯了不可。于是,电影中就出现了全片玩得最疯的一组镜头:石头宇宙。

  通过石头宇宙中母女之间的对话,揭开了Nothing matters的第三个面向:“啥都不是”——这是在说,我们的选择和行动缺乏价值。试问,托勒密这辈子干了个啥?而推翻他的哥白尼又干了个啥?压根不是“地心说”也不是“日心说”,事情根本不是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引领人类进步的伟人们尚且如此,何况作为区区“人类”的我们呢?我们“渺小而愚蠢”,“竭尽全力地处理一个宇宙中的事情”尚不如意,我们如此辛苦奔忙地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Joy认为人一切自以为是的行动没有价值

  这下我们终于看清何谓Nothing matters:我们很失败,我们啥也没有,啥都不是。这是“Bagel黑洞”显示的终极真理,我们被它吸入,就是滑向彻底的虚无:一种改头换面的自杀。

  这一自杀,不仅由不如意的现实理由所决定,更是天资出众的女儿凭她的潜力悟到的:因为感觉超载,她的大脑“分裂成很多碎片”,“无限的知识”、“太多的世界让她丧失了一切道德感和对真理的信仰”。想想那些内心敏感丰富、却最终自杀的艺术家和大文豪们,我们就能真正理解Joy黑化为Jobu Tupaki的内心动机。

  说到这儿,我们就会发现,Joy“自杀”的理由与电影《瑞士军刀男》中的Hank恰好相反:虽然都是属于沟通无能的孤独症患者+世俗眼里的“怪胎”,但Hank的孤独在于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情感联结,他因过分单纯而崩溃;而Joy的孤独,却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世界、见过太多的人,她因过于复杂而崩溃。

  就连Evelyn在拯救女儿的过程中也逐渐迷失:随着在越来越多的宇宙中穿梭,她那“陶罐”般的大脑也出现了“裂痕”,她也发现“熟悉的生活开始崩塌,邻里间也失去了信任”,她越来越暴力、越来越混乱,她呕吐、晕倒、刺伤Waymond、在厨师宇宙中举报同事、在热狗宇宙里抛弃恋人,甚至在新年Party上打烂自家的洗衣店......

  在所有宇宙中,她都呈现出愈发混乱、破罐破摔的状态,她甚至几乎成了第二个Jobu Tupaki。唯有在这时候,她才能真正地“见女儿之所见”。

  即使“跳跃”出《瞬息全宇宙》的“宇宙”,回到我们自己的宇宙当中,我们对于裂痕与混乱同样能够感同身受。互联网时代,且不论具体的个人境遇,光是每日面临的感官超载和信息休克,就足以让我们体会Evelyn和Joy的头痛欲裂:打开微信、微博、抖音、头条......这都是“无限碎片”。我们活在碎片里,我们是“破碎的人”。

  往小了说,就像我这篇文章,肯定有人会想“刚才写得挺有道理”,也必然有人觉得“这完全就是胡扯”。同样的文字,读到的内容完全不同,是因为我们处在不同的“宇宙”。

  往大了说,活在此时此地的我们,都能够一会儿穿梭到“徐州宇宙”,一会儿又穿梭到“上海宇宙”,我们甚至还能瞬移到万里之遥的“乌**宇宙”和万米高空的“*航宇宙”......

  平心而论:你有没有一种眩晕、无力的绝望感?刚才提到的这几个宇宙,到底哪个好点呢?这几个宇宙里的人,不是也像杨紫琼VS“公公军团”一样见面就要开打么?——只要看看眼下的舆论场和微信留言板就清楚。

泽***“空降”戛纳时的网友“交流”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社交媒体、书籍文章、电脑游戏、影迷们最爱的电影,这些一向能慰藉我们灵魂的发明创造,在现实面前一一失效、隐匿。那种感觉叫“累”。

  脑海深处的Bagel黑洞不由自主地蠢蠢欲动:古怪、隐秘、尴尬、无可名状的可怕想法,顺着“裂缝”汩汩而出却不知流向何处,无人倾听、更无人在乎,那一刻的你虽置身人群,却与世隔绝。

  所有的分裂、混乱与崩溃:这压根不是什么“脑洞”好吧。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个人都是头顶黑洞的“精神分裂者”。

  如此说来,自杀的理由——至少精神自杀的理由,简直不要太完备。只要像影片中Jobu Tupaki那样保持麻木的冷酷、残忍的嘲讽、充当一具愤怒的行尸走肉,再一头扎进虚无的怀抱便算“大功告成”。让石头宇宙改朝换代也没什么不好: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唯一的问题是:我毕竟还不是一块石头。那不自杀的理由到底有没有?——有。

  是靠家庭温暖吗?是靠沟通理解吗?是靠用爱发电吗?从影片的合家欢结局看,表面上是,其实不是。为了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兼先前思路放得太飞,三代人握手言和、一家和好如初的场面其实略显套路和仓促。不信,就看那个众人拉扯女儿不要被黑洞吸走的镜头,我们刚在《青春变形记》中看过类似的版本。

  所以,导演暗藏的不自杀理由并不在结尾,其实它跟自杀的理由一模一样:Nothing matters——这也是靠杨紫琼的台词直接向我们点明的。

一家人还是一家人的原因,仍是Nothing matters

  我们的人生就是这么离奇和吊诡。去死的理由正好也是活着的理由,我们不禁又要问一声:为什么?

  Part2:Nothing matters=活着

  让我们回到Nothing matters的第一个面向:失败。固然,现实中的Evelyn是所有版本中活得最差的一个,但也正因为她的失败,她才能成功挽回女儿。

  其中的道理,是Alpha Waymond已经向她解释过,并在事后证明了的:平行宇宙的出现,源自于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的选择,“哪怕再微小的决定,随着时间流逝也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这点只要想想经典老片《蝴蝶效应》就够。

2004《蝴蝶效应》

  正因为Evelyn在人生的每关键一步都会选错,浪费了无数的机会——她才有机会分裂出那么多“选对”的自己、创造出那么多的宇宙。一般人没那么多迥然不同的人生,他们往往只有同本尊差不多的寥寥几个宇宙。

  所以,如果不是有数以千计的宇宙可供Evelyn穿梭,她怎能在这个宇宙中掌握到那么多的实战技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拯救误入歧途的女儿呢?我们要注意的是,导演所给出的“无能,所以无所不能”的自洽逻辑。若非如此,这个故事则都不能成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