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如果国庆档实在要挑一部电影的话,可以选择一看。 本来已经做好了不会再为主旋律/新主流电影花一分钱的准备,但实在想看电影,观望了两天,加上我信任的两个影评类公众号(枪稿/3号厅检票员工)都给了较好的评价,才决定冒险一试,好在这部电影没有让我觉得花了冤枉钱。在写这篇影评之前,预估豆瓣评分在7.5左右,结果写完已经开分,比我预想的要理想得多,更给制片方和创作者们一种新的启示,新主流电影也可以拍得好看。
正文:作为国庆档最先在豆瓣开分的影片,制作方似乎很自信,不仅四个月内完成了这一电影,而《万里归途》作为导演饶晓志第四部长片,也是继《无名之辈》后第二部相较高分之作,完成了类型融合和新意识形态的表达。 影片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在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暴乱的情况下,紧急帮助在努的中国公民在14天内平安回到祖国的故事。 一、新探索?打破类型同质的悬浮之势 相较于前三年国庆档的首日票房,今年至少缩水了一半,除了审美疲劳,观众再也不愿意走进电影院看这些千篇一律的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主旋律”影片。《万里归途》却打破了这种同质化,最欣喜的莫过于它不再让“主旋律”电影处于悬浮之态。 为什么说悬浮?因为不接地气,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走进电影院不是为了看新闻宣传片;不是为了通过高喊政治口号,渲染大众情绪;不是为了完成几周年献礼持续对观众进行感化教化。说到底,电影终归是电影,观众需要看到主人公经历一个又一个磨难,最终成长的故事,而不是因为他是主角所以一路开挂无所不能,变成无脑爽剧。 描写战争的残酷不再只是通过战争场面打来打去,而是具体到了个人,在努米亚,通过只剩下半个身子的被烧焦的人;这里的人或被吊死、或被炸死、或被打死,在任何不可知的情况下随时死;通过还没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的夫妻、想要回家陪妻子待产却又临危受命的大龄父亲,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使故事层层递进,直抵观众内心。 有剧透 故事还是很精彩,影片前二十分钟完成了彼此关系的铺垫,本由章宁和成朗协助完成撤侨,但子弹打碎了章宁的胸膛,本该回家陪老婆待产的宗大伟临危受命。章宁的死就成为触发事件,这里我们看到了人物纠结的内心,一方面是自己老婆孩子,一方面是紧迫的救援,宗大伟必须挑起大梁(之后也验证了为什么老婆待产重要,因为之前他们已经失去过一个孩子)。 在边境长官那一次次经受挫折与考验,最终完成任务,但是因章宁妻白婳的失联,他与成朗决定冒险,展现了主动性。找到白婳后副线故事开始,还有未撤的一批工人,与大使馆失联,在宗大伟带领下毅然决定前往边境,影片中段因与成朗价值理念冲突,导致小部分人离队,结果遇到了叛军头子,反派逼近,在轮盘游戏中因为懦弱失去了亲密伙伴,但在最后的挫折中终于勇敢,克服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在主线剧情和副线故事中都获得了胜利,赢得了尊重。 剧情完全对照得上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四个编剧功不可没。虽然老套,但是你看,好好讲故事,就能得到观众的夸奖。 二、新角色?在努米亚的中国“辛巴达” 很开心在这类型的电影中看到了立得住的人物。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堪称这类电影编剧完成程度最高的主人公。 影片开头五分钟,通过车内封闭的对话就塑造了四名不同形象的外交官。宗大伟(张译饰)老成练达、严行舟(成泰燊饰)侃然正色、章宁(张子贤饰)乐天达观、成朗(王俊凯饰)年壮气锐。 此故事中有多处反转,均在此前做了铺垫。其中“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x3,分别展现了说这话时对方的弱点,成为推进叙事不可或缺的钥匙。 第二幕到第三幕,《一千零一夜》里辛巴达的冒险故事贯穿始终,换句话说还剩的这一百多人也是宗大伟要找寻和守护的“金羊毛”。辛巴达的性格成长也完美对照着宗大伟的行动下的变化,他不是圣人,也有人性的缺点,比如面对死亡恐惧到呕吐等,但却用作为一个外交官的魄力、胆量、智慧与高超的语言艺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冒险航海家辛巴达作为传达民族精神追求的符号,展现了阿拉伯的民族精神,宗大伟在说着阿拉伯语的土地上也完成了这一壮举,观众也看到了他人物弧光的转变,看到了新主流电影的新的生存策略。 三、新展望?新启示及类型融合与产业发展的新探索 从整体来讲,《万里归途》展现了饶晓志导演一贯冷静克制地展现人物关系的电影的风格,以小见大,他关注到了动荡局势下个体与群体命运的沉浮,影片叙事完整,情绪饱满纤细,人物形象丰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 是一次中国百年来焕发勃然生机的有力答卷,一次历史与时代发展过程中重大撤侨事件的镜像回廊,是对中国人温良本性与平凡人们机智善良的一次歌领,一部平民英雄的冒险史诗,更是对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种新启示。 在电影产业发展与协调观众真实选择之中,如何更好地对待电影本身,才是我们所最终需要思考的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