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想到当作恶者再次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她依旧没有对抗的勇气。 抱着痛苦去死,成为了她解脱的唯一方式。 父母离婚,长年累月的责骂与压力,也是曾经的三悦想要死的理由。 她没有牵挂,不想努力,对于活着这件事充满沮丧。 但如果真的去“死”了,她们的这些痛苦又真的能够解决吗? 表面上看,那些生离死别的故事,似乎想要教会我们怎么面对死亡。 但比起面对死亡,好好活着才是我们应该研习的课题。 剧中总是充满了太多的遗憾。 父母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就这样走了。 直到看见儿子的另外一个身份,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痛苦地活着。 父母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不喜欢金融、不擅长人际交往,喜欢园林设计。 好不容易决定为自己而活的儿子,却再也接不到面试通过的电话了。 为什么这一切,总是要等到生命终结之后才发现呢? 死亡不是原谅与和解的理由,生才是。 格格把小时候的事情,告诉了爸妈。 如果有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那么就多找几个人,一起扛。 三悦终于和妈妈选择了和解。 “为什么做错事情的是男人,到最后却是两个女人在互相伤害呢?” 虽然妈妈说话依然那么“刀”,但三悦也渐渐找到了和妈妈相处的方式方法。 对于生者而言,我们能做的,便是尽量让这份可能带来的遗憾,变得小一点、再小一点。 我们也必须承认,感动太密集,眼泪太工业,金句太刻意。 这都是它的问题和不足。 或许明天来临,依然有无数的中国人谈死色变。 但至少在今天终结之前,有人愿意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减少哪怕一丁点的遗憾。 也是一种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