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距离,有分寸,有始终(2)
时间:2022-11-0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武敬敏 点击:
次
有人开玩笑地说:“以德报德是正常现象;以怨报怨是平常现象;以怨报德是反常现象;以德报怨是超常现象。”以怨报怨,最终得到的是怨气的平方;以德报怨,除非真的到达一定境界,否则只会让你心中不知不觉存积更多的怨。其实,做人只要以直报怨,以有原则的宽容待人,问心无愧即可。
宽容不是纵容,不要让有错误的人得寸进尺,把错误当成理所当然的权利,继续侵占原本不属于你的空间。挑明应遵守的原则,柔中带刚,思圆行方,既可以宽容错误的行为,又能改正他的错误。
当人们面对伤害时,以德报怨恐怕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不必为难,你只需以直报怨就好了。不必委曲求全,也不要睚眦必报,有选择的有原则的宽容,于己于人都有利。
恭顺过头,做事必将畏首畏尾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些人坦诚直率,但是这种人也容易因为过分较真而误事。有的人虽然有勇气、有冲劲,但属于头脑发热型的,很容易将事情搞砸。而有的人做事情很小心,就怕得罪人,然而过分的小心就会变成畏首畏尾,变得无能。这就是所谓的“好好先生”。然而,态度恭顺未必是德。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讲了一个“好好先生”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一律回答“好”。久而久之,别人送他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好好先生”讲面子不讲人格,讲人情不讲原则,认为“坚持原则是非多,碰着硬茬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这种人把这些当做自己的道德准则身体力行地贯彻下去,对任何人都恭恭敬敬。
这种精神就藏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有些时候它会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不但误己,还能害人!因为这种人态度恭敬,永远都不愿也不会指出别人的错误。在职场中,领导说好,他们就说好;领导说不好,他们就忙于论证不好的理由,最后牵强附会,说领导的考虑实在英明。总之,还是一个恭恭敬敬的好。如此,领导便逐渐飘飘然,骄傲自满,最终滑向失败的深渊。更有甚者,因为这种人的吹捧而偏离成功的航向,沦为贪官。
唐朝有个文学家叫苏味道,曾经官居相位,向来以处世圆滑、模棱两可而著称。他对人总是一副恭敬的样子,别人问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他从来都不会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时人称之为“苏模棱”。他经常对他周围的人传授他的处世“真经”,叫做“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结果,他历来为人所讥笑。
这种早就为孔子所唾弃的“好人主义”,时至今日,我们中的少数人仍然奉之为宝贝。在工作上,各管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表面上是“团结”了,可道德呢?良知呢?这样只会造成正气不伸,邪气蔓延,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局面。可见这种外表恭敬的人,其危害是何其巨大!知道了这些再反观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相信你对自己应该怎样做一定会很明白了。
远离小人,得到真正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可以没有朋友,但是怎样交朋友却是需要慎重选择的。
正直的朋友可以指出自己的缺点,诚实的朋友不会暗害自己,多闻的朋友可以使自己增长见识。而阿谀奉承的朋友会使自己忘乎所以,当面温柔背后诽谤的朋友常常会对你使绊子,花言巧语的朋友更是容易出卖自己。交到好朋友可以使你的道德品质、学业事业都有所进步;而交到不好的朋友,不但对你的道德事业等没有帮助,更有甚者,会使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朋友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会比父母老师的教导更有影响力。
吴国大司马吕岱的亲随徐原正直豪爽、有才略、有志向,吕岱知道他能够成器,便赠送给他头巾、衣服,常与他一起谈论,以后又举荐提拔他,使他官至侍御史。
徐原忠诚豪爽,喜欢有话直说。吕岱有过错时,徐原往往直言规劝争辩,还公开评论。
有人把这事告诉吕岱,吕岱赞叹说:“这正是我器重徐原的缘故啊!”
后来,徐原死了,吕岱哭得很伤心,他说:“徐原是我吕岱有益的朋友,现在不幸去世,我还能再从哪里听到人家谈论我的过错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