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凤兮凤兮(16)

时间:2008-10-16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小船芝麻 点击:

第二十三章 各为其主
  
  
  
  这一次的病来得比以往都要糟糕,接下来的几天里,虎儿寒热不断,以至于水米不进,迅速地消瘦了下去。王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却束手无策。悠游散人的行踪一向不定,除非他自己登门,去找他是找不到的。医生来了都是那一句话:需要慢慢调理休息。于是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夜夜求神念佛。然而这并没有让儿子的病情好转过来:虎儿每日烧得昏昏沉沉,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睡着的时候越来越多。
  
  这天夜里,虎儿忽然醒了。他已经卧病十几天,昼夜的更迭对他来说可有可无,茫然半晌,终于确定此刻是深夜,窗外一片漆黑,不闻半点人声。他口渴得难受,想了半天,觉得南厢的灶间里应该有些茶水,迷迷糊糊地也忘了自己在生病,翻身想要坐起来,但刚动了一下,忽听见耳边一个熟悉的声音道:“怎么了?”
  
  他侧过头,看见帐前有一点很暗的灯光,卫璪的身影歪靠在自己的床侧。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过后,灯光亮了起来,想来是卫璪在青铜灯里又加了两根蜡烛。
  
  虎儿借着灯光,清楚地看到了哥哥的脸,见他眼眶周围两个大大的黑圈,一脸疲倦之极的神色,忽然想起以前的几个晚上自己仿佛也醒来过,那时就觉得总有一个人坐在身边。
  
  “阿璪,你这么多天一直没睡,就在这儿陪我?”
  
  “我刚刚还在睡呢。”卫璪的声音都有些沙哑,“又要喝水?”
  
  虎儿点点头,一个小茶盅递到了他手里。茶水是温的,原来那陶壶一直坐在炉火上。“你去睡一会儿吧,我真的好多了。”他抬头向卫璪道。
  
  卫璪指了指案上的一卷竹简:“不着急,我已经醒了,索性看一会儿书,你接着休息。”说着他起身要把灯烛移到屏风的另一侧去。
  
  然而虎儿此刻没有什么睡意,他靠在枕头上,望着窗户出神。过了一会儿低声道:“阿璪,你在读什么?念给我听听好么?”
  
  卫璪手里拿的是一卷曹子建的《前录》,他走过来在床边坐下,侧头问:“你想听哪一首?”
  
  “随便。”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遥役不得归……”
  
  “哥哥,”虎儿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忽然开口道,“乐先生让我们以后别去看他。‘若是逢凶化吉,咱们自有重逢之日’——这是他的原话。”他郁结在心里十几天的事,此刻终于说出了口,忽然一阵悲从中来,眼泪夺眶而出。
  
  卫璪停顿了一下,灯光下他长长的睫毛遮着眸子,脸上的神情依旧平静如初,接着念道: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吟咏完了,他放下书,轻声道:“乐先生不会有事的。”
  
  “你怎么知道?”
  
  “我不知道。”卫璪笑了笑,“现在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着。我宁可相信他不会有事,等我确信自己错了的时候,再难过不迟。”
  
  
  那晚乐广从司空张华的府邸一出来,就快马加鞭地消失在夜色中。他要去的第二个地方,是赵王府。
  
  他步入赵王府中的密室时,屋里已经有四五个人。乐广环顾了一眼,白发苍苍的赵王坐在中央,身边坐着三个幕僚,旁边还有一位锦袍玉带的客人,正是现任翊军校尉的齐王。
  
  “乐先生,”齐王最先迎了上来,低声急道,“怎么样?”
  
  乐广躬身行礼,缓缓地道:“常众督许超、殿中侍御史殷浑、左右司马督都已同意。”
  
  “张司空呢?”齐王马上追问。
  
  乐广沉默片刻,“张司空不愿干预此事。他让我告诉诸君,他对晋室一片忠心,不会走漏半点消息。”
  
  此言一出,屋里原本坐着的几个人同时“刷”地站了起来。齐王回头与赵王对望了一眼,后者眼神中满是惊疑之色。
  
  “张华老匹夫,这时候怕死,还说什么对晋室忠心!”赵王在这些人里年纪最大,却也是他最先沉不住气,愤然骂道。
  
  “在下斗胆说一句,”乐广想了想道,“张司空曾在文华殿力保太子,不惜触怒贾后。在下敢担保,这件事他绝不会泄露出去的。”
  
  这句话让赵王神色稍缓,却并没有消除他眼中的惊疑不定,只见他下意识地向身边的孙秀望去。
  
  乐广在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看来司空张华没有说错,赵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慌乱,足以证明此人的草包;而从这个回头相望的小动作,又可以看出他对孙秀确是倚重到了什么地步。
  
  孙秀却仍旧垂手而立,既没有抬头,也没有说话。
  
  “还有一件事,”乐广沉声道,“只怕等不过正月,贾后便要对太子动手了。王爷,我们所剩的时间不多。”
  
  “再拖久了,恐怕变生不测。”齐王也立刻应道,“何况储君一朝有难,咱们的谋划可谓前功尽弃!”
  
  赵王亦在一边随声附和,一面命人进茶。
  
  然而乐广却无心喝茶,他带来了这两个消息,与众人又说了几句,便匆匆告辞出来。齐王又坐了一会儿,也不欲久留,自回府中去了。夜已深了,密室里,此刻就剩下赵王和孙秀两人。
  
  “就按他们说的,在十天之后起事,你看怎么样?”赵王在屋内来回踱步,转头向孙秀道。
  
  孙秀看了他一眼,复又低下头道:“王爷,我以为应当再等一等。”
  
  “还等?张华那个老混蛋已经知道了这样的秘事,却又不肯参与,怎么还能等?再等下去,等到贾后来夷我三族么?!”赵王终于忍不住咆哮道。
  
  “王爷息怒。”孙秀淡淡地道,“张华为人迂腐不堪,不足为虑。”
  
  “话虽这么说,我毕竟放心不下。”赵王沉吟道,“不如,”他看了孙秀一眼,后者知道他这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不可。刺杀张华,难免打草惊蛇,让贾后生疑。”孙秀立刻说。
  
  “这也不敢,那也不敢,你害怕了?”赵王忽然一笑,走到他身边拉起他的手道,“事成之后,我大权在握时,难道会忘了你?你呀,就是胆子小。”
  
  “王爷,”孙秀微微一笑,那年轻的笑颜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俊俏。赵王不禁看得痴了,却见他垂首轻声道:“我不是胆子太小,而是胆子太大了。”
  
  “此话怎讲?”赵王愣了愣。
  
  “王爷谋此大事,已担待了这么多风险,倒不如胆大到底,索性再等一等。”
  
  “你怎么还要等?”赵王皱眉道,“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孙秀又笑了笑,俯身到他耳边轻轻说了句什么。却见赵王的脸色立刻大变,转头盯着孙秀,良久,一丝微笑终于慢慢爬上了他老迈的面庞。
  
  
  渐渐地,虎儿的伤寒有些好转,却也在床上足躺了大半个月才能起身。卫璪在这期间每日陪他说话,从他的书架上抽他喜欢读的志怪故事之类念给他听,令他不至太寂寞,也让王夫人少操劳了许多。
  
  虎儿痊愈后,王夫人彻底禁止他出门。他只好每天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弹弹琴,同哥哥聊聊天。那琴近一个月没被摸过,上面已落了层淡淡的灰尘。他想起悠游散人,真渴望能见上他一面,却不知他身在何方。有几根弦已松了,怎么调也调不好,他只得又找出新的弦换上。上弦的时候他一眼瞥见琴底的两个字“凤来”,不由心里又是一酸。
  
  “怎么了?”卫璪坐在桌边,托着腮问。他没听到回答,于是顺着虎儿的目光望去,就看见了“凤来”那两个字。
  
  “我让楚兴去见过乐先生。”卫璪默然半晌,忽而轻声道。
  
  “是么?他说什么了?”虎儿立刻抬起眼睛问。
  
  “乐先生没说什么,他一切都还好。”卫璪静静道,“可是楚兴告诉我,外面传言,太子的处境却是一天糟过一天。”
  
  虎儿想到那天在乐广家听到的“太子一有不测,势必又是一场大牵连,到时候流血遍野,冤及无数”的话,心都收紧了。他知道,太子的命运直接预示着一帮忠臣的命运。只要太子还有口气在,乐广这些人就暂时不至于遭殃。
  
  “传说皇后令太子面壁思过,将他关在金墉宫的禁院里,禁止递送饮食。十几天来,幸亏有一些朝臣和旧宫人不忍,夜里偷偷往墙内扔吃的,太子才不至于饿死。”卫璪低声道。
  
  乐广这些日心急如焚,只要长眼睛的人都可看出,皇后是非要太子死不可了。潘安那日带来的消息果然不错,正月伊始,皇后竟然公然禁止往金墉宫送食物。不久,京城里传出了太子卧病不起的消息,可是太医去金墉宫里转了一圈,向皇上回禀道太子身体很好,所谓“抱病”云云,都是虚谈。
  
  当初一起与赵王密谋的,大多是禁军统帅,从前深受太子赏识。他们知道太子命在顷刻,早已沉不住气了,右卫佽飞督闾和与乐广一道,顾不得深藏行踪,又去找了赵王几次,频频催促;然而赵王仍旧是那一句话:“时机未成,还需等待数日。”
  
  等着等着,正月就快要到了尽头。新年里的日子出奇地安静,地下虽有暗流汹涌无比,地面上却一片太平。这一天虎儿看书看得倦了,午后伏在案上假寐,朦胧中听到庭院里有嘈杂的人声,隔壁的房间里亦传来开箱倒柜的声音。他一向睡得很浅,容易警醒,一下子睁开了眼睛。
  
  王夫人和卫璪就在这个时候跨进了他的房门。王夫人手中拿着一套粗布的白衣裳,六神无主,语无伦次。卫璪却还镇定,他扶了母亲坐下,走上来轻声道:“阿虎,出事了。”
  
  “什么事?”虎儿一个激灵,睡意全无。他心底就在等着这一天,隐隐地已经猜到了。
  
  “太子今晨薨逝。”
  
  
  

第二十四章 巨变
  
  虎儿望着卫璪,张了张嘴,却没说什么。卫璪低声道:“皇后上表请以国礼葬太子。”——太子生前被废为庶人,受尽折辱,没想到死后却获此殊荣。
  
  大丧降至,举国缟素麻衣,士族子弟必须除冠去带,禁食三天,“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三天后也只可以喝早粥与晚粥。除了禁食,还有禁言:三日国丧之中,严禁出门,在家中亦不许说笑。
  
  第一天,虎儿顾不得“禁言”的规矩,忧心忡忡地和卫璪商量该不该去见乐广一面。
  
  可是到了第二日傍晚,这古老的礼仪却被自动履行了——整整两天没有吃什么东西,他们俩都失去了说话的力气。王夫人心疼不已,让细柳极其秘密地从外面买了些冷食回来,因为不敢生火,那些点心冷得像冰块儿,硬得像石头。
  
  虎儿和卫璪穿着粗麻的丧服,在书房里相对而坐。虎儿转头看着窗户外面,一轮斜日西沉,京城里万籁俱寂。从这扇窗外望去,人家的屋瓦鳞次栉比。黄昏时分,本来正是炊烟袅袅的时候,如今却不见一丝烟火。
  
  现在已是第三日的黄昏,他趴在窗台上出神。明天,太子的尸体将要出殡,到时满朝文武都会去哭殡。他实在很想见乐广一面,可是一思及此事,胃里就泛上阵空荡荡的恶心。
  
  太阳终于沉了下去,这难熬的三日热孝终于结束了,深夜的厨房里飘出了菜粥的香味儿。王夫人和细柳在夜里熬粥,是因为鸡鸣前卫璪就要出门。他虽然没有官职,但袭着兰陵郡公的爵位,所以也要跟王公大臣们一起,赶在天未亮前跪侯于文华殿外送殡。
  
  虎儿知道母亲担心,便一直陪着她。王夫人面带菜色,恹恹地不愿说话,但听到任何响动,都会立刻弹起身来跑到门边张望。如此虚惊了五六次,卫璪仍旧不见人影。王夫人惊疑愈甚,虎儿虽然不住口地安慰,她却已经泫然欲涕了。
  
  “要不让楚兴出去打听一下?”虎儿想了想道。
  
  王夫人被一语提醒,连忙吩咐楚兴出门去探听殡葬的消息。刚把楚兴差遣出去没多久,忽然府门外响起了一阵嘈杂的车轮马嘶声。王夫人惊得几乎跳了起来,虎儿忙把她搀住,轻声道:“让我出去看看,您先在这儿坐着。”
  
  “不不不,”她紧紧攥着儿子的手,迅速捋了一下鬓发,不容置疑地道,“我同你一块儿去。”
  
  母子俩走到前院的时候,门已经大开,外面是五六辆车马,一个白衣的人影朝他们走来——正是穿着孝服的骁骑将军。在他的身后,两个侍卫扶着卫璪跨进了门槛。
  
  王夫人长舒了一口气,但看见儿子虚弱不堪的样子,不由得眼眶又红了,忙将他安置到里间休息。“璪儿能撑到现在也不容易,”武子摆摆手笑道,“让他先歇歇,一会儿再上车。”
  
  “还要去哪儿?”
  
  “去我家。”王武子漫不经心地道,“内子想见见两个外甥。今夜你们就陪着公主,过两天再回来。”
  
  这个邀请轻松而又霸道,但没有人反驳,也没有人推辞。王夫人同细柳一起,极简要地收拾了一下行装,母子三人便坐进了马车里。
  
  虎儿一路都在心里狐疑。国丧之时,本来最忌讳来往走动,舅舅在这个时候坚持把他们一家人接走,其中必有深意。可是他不愿问母亲——母亲若想说,早就告诉他了,她既不说,又何必去问;他也不愿问卫璪,哥哥此时靠在褥子上,默默地随着车厢颠簸。他不想打搅他休息。
  
  车轮吱吱呀呀地响个不休,虎儿拉起一片帘帷,窗外的景致却像在哪里见过一般:近处是一片衰草,远处是一抹斜阳,暮烟在寒林尽头缭绕不休。他猛地想起,这里自己曾经来过——正是十一年前随乐广到嵩山治病时路过的地方。只不过那时是四月,如今是隆冬罢了。
  
  等到了骁骑将军府的时候,四周已经一片漆黑。马车从侧门进去,不声不响地来到中庭。一行人被扶下了车,用过晚饭,武子将他们安顿在了常山公主日常起居的小暖阁里。
  
  这里装饰富丽,却比别处昏暗得多,隐隐看得见一个人影坐在帘子后面。
  
  “殿下。”虎儿和卫璪齐齐在门外跪下。
  
  过了一会儿,幽暗的帘内响起了常山公主的声音。“快进来,”她慢吞吞地说。
  
  常山公主大约是虎儿从小到大最不喜欢的一位亲戚了。每次见她都必须三跪九叩,口称“殿下”,仅此一条,就足以让小孩子对她疏远起来;但更讨厌的是,这个舅母次次见面,总爱拉他的袖子、摸他的头,一只枯瘦的手在他头发上、脸上、脖子上漫无目的地游走,嘴里兀自喋喋不休。那时他还很小,并不懂得体谅盲人的苦处,只知道如避wen神一般地躲着她。
  
  现在,常山公主和王夫人对坐聊天,她让卫璪和虎儿坐在自己身侧,又像以前一样,拉着他们的手,时不时摸一下他们的脑袋,嘴里说一些“长高了”之类的毫无意义的话。她说话的速度极慢,每次开口都像字斟句酌似的,可说出来的偏偏都是些寡淡无味的词语。
  
  没有人敢打断她,那么同她聊天,自然就成了一种折磨。尤其是卫璪,本来困倦不堪,此刻打叠了十二分的精神,才不至于在她的一句话中间睡着。连日来他和虎儿满腹忧心,疲病交加,然而她却偏偏要问他们正在读什么书、练什么字、请谁教的骑马……而且她对这些问题非常认真,有一次卫璪几乎睡着了,一时没答应她,她便拉着他的手腕用力一扯,关切地道:“怎么了?累了么?”但不等他答话,又喋喋不休地径自问了下去。
  
  她的房间富丽堂皇,颜色却凌乱而不协调,因为盲人是不会在意色彩的。烛光暗淡,对面坐的三个人,都互相看不太清对方的脸。常山公主那幽幽的语调、空洞的言辞,配着她冰凉的指尖搭在手腕上的触觉,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候,王武子走了进来,向屋里的丫鬟道:“时候不早了,侍候夫人和公子们就寝。”
  
  虎儿和卫璪如遇大赦一般,却听常山公主道:“可我还想跟两个侄儿说会儿话呢。”
  
  “国丧三天,他们俩一点儿东西都没吃,璪儿今天又在文华殿外跪了两个时辰,还不让他们休息?有什么话明天再说。”王武子毫不客气地撂下一句,转身放下帘子走了。
  
  常山公主叹了口气,终于松开了卫璪和虎儿的手,开始吩咐几个丫鬟带他们去暖阁边的厢房里洗漱安歇,又喋喋不休地叮嘱了很久该用什么被褥、挂什么帘帐、薰什么香等等等等。
  
  虎儿走到门口,回头向屋里看了一眼,只见舅母正用一双空洞的眼睛,目送着他们。他不知道她终日呆在这间阴暗繁丽的房子中,是靠什么来消磨时光的。舅舅不喜欢她,这一点他还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如今她孤寂的身影又像先前一样隐没在了黑暗里,他心里忽然觉得有些可怜。
  
  他和卫璪在一间房里。卫璪在舅母的房间里勉强坐了那么久,已是疲倦之极,一躺下便没有了声音。虎儿虽然又累又困,可是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择席的毛病他从小就有,一直没能改掉。
  
  冬夜的月光格外清明,流水般地泻在床头。窗格子的疏影映在地上,一条条弯弯曲曲地仿佛在水中一样。他辗转反侧了许久,最后索性披上皮裘,汲着鞋子,悄悄下了床站在地上,望着晕染在纸窗上的洁白月光。
  
  白天里的事情一桩桩从心头流过,仿佛像在做梦一般。在这月夜里,反而是一些微末的心思显得特别真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明月下,疏窗前,本就是个引人忧思的地方。
  
  风不知吹在什么上面,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汜水关地处郊外原野,万籁之中,风声最劲。虎儿侧耳听了许久,越听越觉得奇特,那风声中仿佛还夹杂着低沉的马鸣声。他忍不住悄悄开门,走到廊上,一走出来,顿觉寒冷刺骨,虽然披着锦裘,仍挡不住北地的朔风似刀似箭。虎儿裹紧了衣服,慢慢来到栏杆边。风更大了,吹得满天星斗都好像摇摇欲坠。
  
  他又听到了那个奇怪的声音,这一次正从他的脚下发出来。虎儿低头望去,忽然倒吸了一口冷气——夜幕中,两面巨大的军旗巍然而立,先前的怪声正是野风掣拽大旗的声音。旗帜下面,是一片肃立的军队,有跨坐骝马的轻骑、有手持长矛的士卒,尽皆缟素麻衣。
  
  他们似乎在整装待命。骑兵们静静地梳理鞍马,士卒们静静地磨砺长缨,从头到尾,一声咳嗽声不闻。一匹高硕的白马在行伍之中穿行,马上的人腰佩长剑,一袭白狐裘夺目刺眼。明澈的月光照着他剑眉星目,虎儿从楼台上看得分明——正是舅舅。
  
  一片原本遮着月亮的乌云被风吹开了,月华一泻千里,照亮了远处——只见十几万戴着重孝的军队,连云铺雪似地遍布在原野上,一望无尽,直到天边。
  
  武子的白马犹在队列中穿行,似乎在四处巡视,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这里风大,进屋去吧。”虎儿正在看得入神,忽然身后响起了一个幽幽的声音。
  
  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差点儿喊出声来。猛回头,只见常山公主正立在身后,一双空空如也的眼睛盯着自己,朝自己伸出一只手来。
  
  “殿,殿下……”他努力镇定下来,声音却止不住地有些打颤。
  
  “你跑到这里来做什么?”盲眼的舅母似乎有着神奇的知觉,天知道她是怎么发现他在这里的。
  
  “我……我起来走走,这,这就回去。”他忘了她根本看不见,匆匆行了个礼,掉头往廊下快步走去。
  
  “过来,”公主忽然道,“扶我一起回去。”
  
  虎儿扶着盲眼的舅母走在回廊上。常山公主扣着他的手腕,一反以往喋喋不休的作风,一句话也不说。他们走得很慢,长长的回廊又黑又冷,仿佛看不到尽头。她既不开口,虎儿也不敢开口说话,只听到她的手杖声,一下一下滴滴答答地响在长廊里。
  
  他们终于走进了暖阁。
  
  虎儿的一颗心还在咚咚乱跳,匆匆请了安便向门外退去。他低头刚想打起门帘,门外有个人正好走进来,几乎跟他撞了个满怀。
  
  “舅舅!”
  
  “你在这里做什么?”王武子诧异道。
  
  “他晚上睡不着,跑到西楼顶散步,是我把他叫回来的。”常山公主忽然开口了,还是以往那慢吞吞地语调。
  
  王武子一听这话,似是吃了一大惊,目光复杂地看着虎儿,过了好一会儿,忽然一笑道:“既是这样,你跟我来。”
  
  虎儿随着他穿过几道游廊,来到东侧的书房里,两个着轻甲的带刀侍卫肃然立在门外。屋子里很暖和,武子随手摘下佩剑,横放在案上,又脱下狐裘,露出里面的长衫,随意在案边盘膝坐下。虎儿同他从小就很亲近,反倒没有了先前的紧张,挨在武子身边坐了下来。
  
  “听说璪儿爱学骑马射箭之类,你却只爱呆在屋里读书。”武子笑笑道,“知道绛侯周勃么?”
  
  虎儿微一沉思,想到夜晚的旷野里那铺天盖地的军队,半晌,轻声道:“绛侯周勃zhu杀诸吕,夺吕录兵权,匡复刘氏江山,我听说过的。”
  
  武子看了他一眼,忽然掉转了话题,微笑道:“绛侯英雄一世,却是个粗鲁无文的武夫,向来鄙薄儒生文士。其实我最佩服的人,倒要算江左周郎——少年得志,谈笑破敌,风流文采,妙识音律——美哉公瑾!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我同父亲横渡长江时,不能与他共猎于吴!”
  
  他说到这里,轻笑道:“东吴的降臣至今仍传送周郎的一曲《丈夫歌》,不知你有没有听过?——‘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灯光下,武子一边吟咏,一边挥舞着带鞘的长剑,神情倜傥,身姿潇洒。
  
  “舅舅,那十万卫戍之军,今夜就是要遣往京城的?”虎儿目不转睛地望着他,忽然静静地道,“这就是你为什么要把我们接出城来?”
  
  王武子笑而不答,却缓缓地抽出了宝剑。
  
  那剑身出鞘时发出“仓啷”的一声清响,紧接着便悄然无声,仿佛一泓秋水默默地流出,于沉默中蕴含着无尽的肃杀之气。青锋凛冽明澈如镜,照得见人影。他凝视着剑锋叹道:“莫邪宝剑,本该饮壮士之血,用来宰鸡屠狗,未免可惜。贾家的那些外戚,在我眼里一个个就如鸡犬一般!”
  
  说完他“唰”地一声还剑入鞘,重又坐下来笑道:“这宰鸡屠狗之事,自有宫中的近侍卫为之。我与乐先生相约,今晚若是宫中之事不谐,再调用十万卫戍军不迟。”
  
  “乐先生?”虎儿惊道。
  
  “不错,zhu贾之事,就在今晚。乐先生与赵王、齐王联络禁军合谋之。咱们就在这儿等他们的消息,若是事成,我的部将便不用入京冒死,京洛的百姓也少遭一场荼毒;若事不成——”武子笑了笑,眉目间带着斜睨万物的傲气,忽然长身而起,慷慨道:“我便要试试,看自己能否以周郎之才名,立绛侯之功业!”
  
  宽敞的书房里,虎儿与舅舅对面而坐。“消息最迟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武子微微一笑,“我知道你现在是肯定睡不着的,那儿有张琴,还是孙太守留在我这儿的,不如弹两曲聊以打发时光。”
  
  虎儿走过去抱起了琴,来到武子身前坐下,不知是不是因为心情紧张,那琴弦他摆弄了半晌才调好,
  
  他先抚了一曲《琴操》,是东汉蔡中郎所做。这是他始学琴时练的第一支曲子,此时却一连弹错了七八个音,武子在一边看着他,微笑不语;第二支曲子又错了两处,有一处双弦同扣,他左手一松,两根弦弦发出一声极刺耳的怪音。
  
  “这是嵇康的《长清》。”武子笑道,“嵇叔夜的曲子大多清净淡泊,要有合适的心情。”
  
  虎儿没有说话,低下头去继续拨弄着琴弦。一串串轻泛的弦音像水珠似地被他的指尖挑出,渐渐地汇聚成一条潺潺细流,铮淙不休。
  
  这支曲子对于他来说,蕴藏着无尽的快乐与安宁。“淡淡流水,沦胥而逝……”琴音里流淌出的,是他童年时在荥阳的山中,与那青衣的隐士一起摘野果、晒太阳的欢乐;是他少年时在树荫下初见青凤的旖旎;他仿佛看得见青凤荡漾在耳边的两条小辫子,步入了一片空明的回忆之中。
  
  赵显朝东侧的书房快步走来,走到门外,忽然听到一片悠扬的弹唱声。不由愣住了,向里望去,只见一个清秀绝伦的少年,正坐在武子对面抚琴高歌道: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赵显一时不敢善闯进去,立在门外等待。那琴声优雅从容,良久方歇,与今夜的气氛如此格格不入;但弹琴者却旁若无人,仿佛正优游于另一个世界。
  
  “将军,”赵显待琴声终于停止,一步跨上,跪在阶下。
  
  “怎么样?”武子早就看见了他,此时才回头问道。
  
  赵显一眼认出,坐在武子身边这弹琴的少年,正是卫家的小儿子。他犹豫片刻,不知该不该开口。
  
  “消息来了,”武子侧头冲虎儿一笑,挥手对赵显道,“不要紧,有什么话你都可以说。”
  
  虎儿抬起眼睛,望着阶下的赵显。他知道,这个人口中将要说的话,决定了今夜洛阳几十万军民的生杀,亦意味着乐广与青凤的性命。但他的心中一片安宁,竟不觉得丝毫忧惧。悲欢离合尽是无奈事,你害怕也没有用,若是看穿了,反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总是天塌下来也要去应对,如此而已。
  
  “成了。”赵显只说了两个字。
  
  在这个有风的夜晚,就在他弹琴的时候,几十里之外的帝京里,赵王与齐王率三百禁卫军夜入皇宫,一瞬间封锁了所有的出口,乱刀砍死了呼救的鲁国公贾谧,把皇后从寝宫中拖出来,以天子的名义,当夜废为庶人,关进了刚刚葬送过太子的金墉宫里。
  
  武子站起身来,长舒了一口气,向赵显道:“即刻把消息传布三军。”他又转身向虎儿笑道:“时候不早了,回去睡觉罢。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