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出生在80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中国农村并没有像现在一样衣食无忧,相反,那个年代缺衣少食。她父母的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而且那时候中国劳动力还很匮乏,所以这就导致了她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的情况。在六个孩子里面,她排老三。 那时她们家很穷,不,不仅是她家,那年代基本上所有农村家庭都穷,那一年代的穷,用她跟我说的话来说,就是:七八个人分着喝一碗粥,每一件衣服都是轮着穿,老大穿不下了再给老二穿,老二穿不下了就给老三穿,那年代的衣服颜色大都是黑色或者是深蓝色,所以男人也穿女人的衣服,女人也穿男人的衣服,又者,一大家子人只一心想着能有件衣服穿就很好了,根本不会在意那衣服是什么样式的。每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基本上每件衣服上都有着数不清的补丁,家家户户如此,只有当谁要出远门的时候才会让出远门的那个人穿补丁相对少一点的衣服裤子,让人看起来体面整洁一些。 她是老三,前头两个姐姐穿过的衣服她也得宝贝着,穿到穿不着之后才能传给下面的弟弟妹妹。有时候去山上砍柴不小心被林间的刺划破了衣服,她都得心疼好一阵,然后回家找来针线亲手将破掉的衣服一针一针给缝上。 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格外懂事,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是一点都没有错的。她从能走路开始就会跟着父母去田地里劳作,小小的人儿养牛喂猪的事做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天不亮就起床到田野里割草喂牛喂猪,背着比她还高还大,大到能把她装进去的猪菜筐子行走在狭窄的田埂上,风一吹似乎就能将她单薄的身子给吹倒。 再稍微长大几岁,她就跟父母一样,腰间别上一把镰刀上山砍柴去了。砍下的小柴火都放一堆,砍下的大柴火就用脚一蹬,踢落到山脚下,等天色晚了,再砍来树藤把小柴火捆成一把,背的动就背,背不动就用拖的,实在不行就几个兄弟姐妹像抬大柴火一样一起抬下山。 她的家乡有一种戏剧叫做彩调,在山林间穿梭的时候她就爱提着嗓子唱起来,似乎彩调那么一唱,生活就会变得美好许多,身体也不会那么累了。姐妹们都知道她喜欢唱彩调,却没人知道她曾经有一个很想学彩调的念头。她想专业的学彩调,学那种可以踮起脚尖蜻蜓点水地小步走;学那种一根手指能将一块方手帕支起来平着团团转、几根手指就能将方手帕摆弄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手上功夫;学那种一颦一笑都能让人惊叹的姿态;学那种一开嗓就能让人赞不绝口的特殊唱腔。 很想学,可是却从来不敢说,因为她懂得就算自己说了无济于事,家里的猪还需要人去喂,山底下的柴火还没背完,田里的禾苗还没开始割……家里琐事那么多,根本没人会让她去学所谓“乱七八糟”的“不正经事儿”。 甚至因为家庭琐事太多,她连小学都没能念完。 笼统地讲,她只有小学文化,细致地讲,她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六个孩子当中,只有她的两个弟弟念完了小学,念到了中学。她父母那一辈人的想法很简单,都觉得女孩子念书是没有用的,女孩子小时候就是背猪菜筐的,未来就是要嫁出去的,只有男孩子才会给家里延续香火,所以只要男孩念书就可以了。她很难过,却不得不接受现实,三年级之后,她就开始帮着家里种庄稼,帮姐姐分担农活,各种往村外找活干,镇上的,县里的,哪有活就往哪跑,挣的小钱都用来帮弟弟妹妹采买新衣裳或是补给家用。 出嫁以前,她从来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她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弟弟妹妹。出嫁以后,她更加地节俭,因为她得给孩子计划着一切开销。 她长的不高,却明眸皓齿地长得水灵,干起活来手脚麻利,工作态度极其认真,随着慢慢长大,身边不少比她年长的亲戚朋友就计划着给她介绍对象,但她都一一拒绝,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她的姐姐还没成家,她一直想着,姐姐都没成家,我成什么家? 但是后来即便两个姐姐陆续都嫁出去了,她还是不着急,一直等到妹妹有工作能力了,她才放松了心里那根紧绷的弦。那个年代,追求她的小伙子不少,其中家境好的家住县城而且已经有车开的人也有,可是她却不满意。她不是个外貌协会的人,但是她却对自己的对象有外貌要求,因为她不想自己未来的孩子不好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她一样矮小。所以后来,经人介绍,她相中了远村的一个年轻小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