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结尾处的反转还是挺让人震惊的。就在观众几乎忘了这个是悬疑片、凶手是谁已经不那么重要的时候,镜头暗示凶手就是当年被宣判无罪当庭释放的“沼泽女孩”基娅。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上看,这一交代是必要的,但,居然就是她,嗯……
我似乎更愿意接受另一种解释:精心设局谋杀渣男的是“老跳”,杂货铺老板,和老婆一起常年关注关怀基娅。也勉强说得过去,老跳,作为一个非裔男子,也常年被渣男欺负,早就心怀不满,基娅被欺负,他更加气愤;多年后老跳的葬礼上,老跳老婆含泪对基娅说:he is loving you so much (他一直那么爱你)。只是这些情节无法解释那个关键物证——基娅亲手制作的贝壳项链——是如何出现在基娅的书框中。 但通篇想一想,就算基娅是凶手,那有如何?这是多么快意恩仇的一件事情!相比与通过所谓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直接杀死侵犯者,不选择逃避而是快刀斩乱麻,一举扫清所有后顾之忧,这本来就是自然法则。被所谓法治社会驯化的我们忘记了远祖教诲,而在沼泽深处独自长大的女孩没有,她看惯了大自然中各种动物们为了活下去而搏命、互相残杀的景象。在她眼里,这不是犯罪,而是繁衍生存之道。理解、接受并羡慕了。(但是谋杀环节设计得天衣无缝,对一个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姑娘来说有点异想天开了,不得不说是一个硬伤) 她没有被驯化的天性还表现在很多地方。她十分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就飞跑而走,像一头敏捷的小鹿;她蹲藏在草丛中,看着“捕猎者”破坏她的家和作品,绝望的眼泪中闪烁着复仇的光芒;一根轻飘飘的羽毛,在她看来是最能传情达意的信物;送出去的精心制作的定情之物,被辜负之后,无论如何也要拿回来,不惜代价;她可以直接了当地对情人说“我想要”,也可以毫不犹豫地拿起石头砸向负心郎,毫不手软;当情人向她求婚的时候,她回答,我们不是已经结婚了吗?是啊,那一张纸,在沼泽女孩眼里什么都不是。爱情,要靠自己争取。 不仅有爱情自由,她还为自己争取到了财务自由。没有接受过一天学校教育的沼泽女孩,将对大自然的一腔热爱转化为涂鸦,最终在慧眼情人和出版商的帮助下,成为艺术品,自己也成为博物学家,不仅换来衣食无忧,还名正言顺地成为那片沼泽地的主人。这样的女孩,我也爱了,虽然有点surreal (超现实)。 看着屏幕上自由自在的女孩子,独自在VIP影厅欣赏电影的我也享受了片刻自由——几乎是半躺着看完的,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口罩当然也不需要,就一个人嘛。说北京满大街都是羊,大部分人居家不出,我可不管这一套。最近这一个月我们争取的不就是活动自由吗?有了为什么不享受?不扫码、不查核酸的日子太舒心了,虽然与沼泽女孩的自由相比还差得太多。不论什么样的自由,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自由必须去争取,自由价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