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破绽(2)
时间:2023-01-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那多 点击:
次
我瞧陈发根的样子,不像是会瞒事情的人,就坦率告诉他,我并没有看过信,不知他信里写的是什么。
“原来你不知道啊,这事情,说起来就话长了。”
陈发根便从他还在武夷山市精神病院讲起,这其中的大部分,我已经知道,但我并没有打断他,听他把自己的故事慢慢道来。
这陈发根自打1988年起,就进了武夷山市精神病院,对于自己因何发病,发病时的状态,他自然不愿意多提,只说自己发病的时候,分不清楚现实和梦境的区别,常常觉得自己身在梦中。所以到了1992年,特殊病区成立的时候,他就是特殊病区中的一员。
等到武夷山市精神病院里的医护人员齐齐自杀,医院并入南平市精神卫生中心,他也和其它病人一样,转到了南平。又过了些年,医院给他换了一种新药,居然颇见疗效,慢慢地好起来,到2000年,他出院了。出院时还不算是完全康复,但已可在家里治疗,又用了几年药,且药量逐年递减,非但别人看不出他曾是个精神病人,而且可以出去和人打交道,挣钱谋生了。
当年他得病的时候,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天经地义,都是真理。等到毛病一点点好了,病时的记忆都还在,回想起来,就明白了自己那时的荒诞可笑。而他在武夷山市精神病院最后呆的那段时间,尤其是身在参观病区的那一个月,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
病好之后,他一边做着卖书刊杂志彩票的小买卖,一边打听武夷山市精神病院的事情,连已经荒弃的医院,都重新回去过几回。他一个亲历者,这么去打听,很容易就知道了大概,当听说金院长等医护人员,都自杀死了,又听说许多参观者也自杀了,心中震憾之巨,难以言表。
于是,陈发根开始担心自己在这一系列自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努力地打听当年的事件。最后,就打听到了已经退休的副院长头上。他找上门去,这位副院长倒也没有推托,因为当年的这当子事情,始终在心上难以忘却。姜明泉觉得最终的解释难以让人信服,这位副院长也不是傻子,心里一样有疑惑。
这一番恳谈,并没有得出什么足以解开当年谜团的解论,却让陈发根知道了,当年他接待过的十七位参观者中,有十六位都自杀了,仅余一个名叫杨展的人。当时杨展在武夷山市的这段时间,住在亲戚家里。姜明泉查到这家亲戚,电话联系到已回到上海的杨展,得知他曾有过自杀倾向,但安然渡过了那段危险时期,于是在详细记录了杨展在参观时的所见所闻之后,就没有再和他有过联系。
陈发根觉得,这么多人自杀,肯定和金院长搞的这个参观有关系,而他呢,相当于帮凶。虽然当时自己精神不正常,但死了那么多人,歉疚感甚至罪恶感,山一样压在心里。于是他就生出了这么个想法,要把当年唯一的幸存者找到,向他道歉。
他没有求助姜明泉,一来姜明泉也只是知道杨展十八年前的电话,现如今早就不对了;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他心里有个秘密,让他面对警察的时候,心中惴惴不安。他可以把这个秘密告诉杨展以求心安,但不想先对副院长说,更不愿直接告诉警察。
陈发根花了半年的时间,先是自己想各种法子查,后来索性花了几千块钱,找了个私家侦探,终于基本确定了杨展这位上海某大学物理博导,应该就是当年的那个小伙子。于是,就给他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陈发根也告诉了我,其中有两个关键之处,是我原本不知道的。
其一,任何人在参观精神病院时,都会经历四个环节,其中让我觉得多余的第一环节的主角,就是陈发根。
其二,就是陈发根一直深埋心底里的秘密。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这第一环节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多人,为什么会自杀!
第一个环节中,陈发根会请参观者喝茶。虽然当时他精神病未康复,还觉得自己在梦里,但他本就很爱喝茶,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倒没出过什么乱子。而在进入这个环节之前,领参观者进来的医生或者护士,都会叮嘱参观者说,虽然将要见到的病人病情都很轻,但保险起见,对病人的一些要求,尽量满足,比如他会请你喝茶,你就算不爱喝,也最好喝几口,让病人觉得有面子受重视,有利于他的情绪稳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