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月15日国剧版《三体》上线时,我就写文夸过了(国剧版《三体》,稳了),尽管当时我表面上咬定它“稳了”,但说实话心里还是非常忐忑的,毕竟“烂尾”这种情况太常见了,而且中间确实有几集的支线不如人意……
现在,把30集全部看完后,我可以放心大胆地说了: 这部《三体》是国产科幻剧的顶峰(即便拿到优质美剧序列里去横向对比,也属于中上游水平),它在原本羸弱的地基上搭建起了不可思议的高塔,改编、制作、表演、名场面还原等各方面均表现出色,尤其是几处关键部分的优秀水准,足以让我包容它存在的所有缺陷。 PS:由于30集实在太长了,没那个精力再去回顾一遍截图找细节要素,所以本文主要凭自己的大概印象聊聊。 《三体》的优点不少,“制作精良、用心”就是我先要提的一个。 别的不说,光是30集先后总共用了五版片头就够让我惊诧了,这五版片头与每集的主要故事内容都息息相关,分别为初涉奇异现象的悬疑主题、青年叶文洁回忆的红岸主题、进入三体游戏探索的游戏主题、后续深挖真相的现实主题,以及故事结束前的总结主题。 这些片头不全是正片内容的简单剪辑,而是加入了一些原创的动画,例如最后一版就加入了古筝行动、三体世界解疑等画面。 这种做法和一道美食的最终摆盘差不多,不会影响食物的实际口感,但却是一个很隐蔽也很讨喜的加分项。 至于摄影、配乐、镜头、剪辑等其他方面,我用一句话总结是“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 以配乐为例,主题曲《时间的尽头》《The Day of Unknown》等几首歌,词曲创作班底都是“国产”,最终演奏人员和方式却全是“美式”,两者结合没啥违和,还保证了一份重要的“熟悉的陌生感”; 而在红岸往事部分,则大批量采用了《我们走在大路上》《颂歌献给毛主席》《团结就是力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咱们工人有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许多时代金曲,年代感怎么强就怎么造。 还有摄影角度与镜头选取方面,《三体》也花了许多心思,比如时不时出现的虫子爬动、光影错位拍摄等等,特别是几个角色的正拍和镜面反射镜头(喜欢《风骚律师》的我对此可太敏感了),很能感受到剧组在努力营造“高级感”的意愿。 虽说这些心思的成果有好有差,一些地方还处在模仿的阶段,但综合看来,《三体》在极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多数国产剧“制作简陋”的固有印象。 就说剧里这良湘粒子加速对撞机吧,直接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取景,国内物理界的老师们看了都说好。 当然了,制作方面的优劣,对于多数观众来说都是相对次要的,大家最看重的还是故事讲得好不好。 《三体》基本上按照原着小说的故事线设置来拍摄,即分为三条线,一条大主线是2007年时一步步揭露ETO的真相,一条支线是历史中的红岸往事,一条支线是三体游戏的进程。 我个人的感受是:“现实线”部分有起伏,总体向好,“红岸线”部分已经尽力了,也完成了任务,“游戏线”最棒,几乎全是满分。 现实线应该是被大家诟病最多的部分了,慕星与潘寒被放大的支线、徐冰冰等角色的加戏、慢节奏叙事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槽点,这方面不展开了,只能说这些瑕疵没有太过影响整体观感,而且主线进入正轨后始终保持了核心不偏离,即便偶有错位,最终也都服务于故事了。 红岸线的节奏也不快,可因为有老年叶文洁娓娓道来的这个前提存在,加上有特殊历史背景元素的加持,所以看上去相当舒适。 我知道有许多人非常关心《三体》对于历史部分的还原呈现,有进步了总想着能更进一步,这当然没错,只是也需要考虑一边放宽一边收窄的语境以及创作者不断摸索中的客观现实。 红岸往事是整个《三体》的起源和基础,关乎“时代对于个体的塑造”,一切旁枝末节都必不可少,剧集在叶文洁进入林场工作后拉开了平铺直叙的大幕,几个重点段落都完成得不错,特别是发射信号的猜想、决心回复三体文明的冲动、安居齐家屯的美好生活等几段戏,氛围感和沉浸感都十分到位。 这条线不丢分就是胜利,更何况还有不少出彩,这还有啥不满足的? 我最满意的还是三体游戏——看剧之前,我一直都担心这种“又抽象又实际”的内容会如何呈现,甚至觉得根本没法呈现出来……结果,《三体》还原了五成我脑海中的样貌,并另外贡献了五成我无法想象的场景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