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秋天,我在最中二的年纪看了这部电影,至此电影成为我一生所爱(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此后陆续看了几遍,每次都伴随着不可磨灭的回忆,这部电影和那些回忆始终萦绕在心间。不过从未想过分析这部电影,也许当年热忱的爱在现在看来无知且愚蠢,还十分自我陶醉(可能现在也这样)。借由将在迷影主持,还是浅浅分析一下吧(基于我对电影的回忆)。
一,关于回忆 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其实已经都摆到明面上来了,那本《追忆似水年华》说明了一切。本片通过多个人对已然离开人世的藤井树(为了避免混淆,下文以柏原崇替代)的回忆,拼凑出一个逝者的形象。岩井俊二说这部电影改编自《挪威的森林》,同样是一个不存在的逝者贯穿整部电影。这场对他的探寻,更像是他真正的葬礼。 博子的回忆 博子作为柏原崇的正牌女友,对柏原崇反而是最不了解的,观众也是以她的视角从一无所知开始探索,她只知道柏原崇对她的谎言,却连他死前唱过什么歌也不知道。她不知道柏原崇爱她只是因为她碰巧长得和另外一个女孩一样(当时看到真的break my heart),对于回忆的追寻对她来说是痛苦的,但明知道可能会因此伤心,她却是对于回忆真相最执着的一个。 秋叶的回忆 (秋叶真的好讨厌啊,又骚又油(对不起)),他和那个小屋里的大叔共同记着作为登山爱好者的柏原崇,以及他的死亡时刻。还有他死前唱的歌。他们甚至不知道他喜欢那首歌(不过很能体现柏原崇闷骚的风格) 柏原崇的父母 他的父亲在他的葬礼上是个缺席的存在,只顾吃喝玩乐。他的母亲对他的悼念反而是通过逃离葬礼,不过她对于柏原崇也知之甚少。 女藤井树 对于柏原崇的回忆几乎通过她进行,但实际上,在她印象里,柏原崇不过是在她青春年华里的一束倒影,若隐若现。 总之,柏原崇在每个人的记忆里出现(想到《横道世之介》),这一点上来说他无比幸福,在逝世之后依旧活在每个人心中,依旧有人在思念他(在藤井树眼里,他甚至还一直活着)。 不过,他的一生也显得悲凉,没有人了解他,他喜欢什么,在想什么,其实没有人明白。而这样白茫茫的孤独并非出于没有人关心,而是即便有人关心,也没有办法摆脱孤独。柏原崇对于自身情感表达处于失语状态,最能体现他内心感情的片段,都是无言的(唱歌应该不算说话?),有个角色与他对照,那就是邮差,邮差对藤井树的爱甚至是聒噪的,导演没有直接下判断,两种方式哪样更好,任观众评说。 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是《追忆似水年华》的反面,放弃了表现完整的内心世界,反而展现人内心的不可捉摸,人与人不能相互理解(我在乱讲,《追忆似水年华》没看过)。那么,这场对似水年华的追忆,有什么意义? 电影里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回忆里,明显的是藤井树的爷爷,他住在他的回忆积木小屋里,他和房子似乎融为一体了,他清楚记得藤井树他爹送医具体时间,对回忆的较真是对过去的不能释怀,他被困在他的记忆里。但显然他的家人无法理解他的念旧,他们想拆掉房子。电影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回忆就是生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忘记柏原崇已经死了,哪怕电影开场便是他的葬礼。回忆承载着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我们的回忆是生命所有的重量。当然,电影不止步于此,活在回忆和走出回忆是电影的一对矛盾,在藤井树线就是拆房子,在博子线就是她的感情。爷爷通过把藤井树送往医院,博子通过向山喊话,他们都与自己的回忆走向和解,而他们和解的方式,则是直面记忆(好像《蓝》啊)。回忆不是冰做的琥珀,而是一棵与我们一同生长的树,我们必须带着它们前行,增加一圈一圈的年轮。 二,错位 作为一部日式纯爱片,《情书》被批评狗血。我觉得骂的真好。大致数了一下片里有三对三角恋,一共六个人。岩井俊二对三角恋的热爱一直持续到了《你好之华》,与其说他热爱三角恋,不如说他喜欢单恋。 不由得想到香港作家刘以鬯的一本小说《对倒》,许多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遗憾,但它们中的大部分里面的男女主是两情相悦的,我们为他们的分离扼腕叹息。可这部电影中的爱情却是错位的,人人都在爱,但他们爱着的人却在爱另一个人。虽然说太过让人遗憾,但这却是爱情通常的样子。不过令人感动的是,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无望的爱情的动人之处,爱不一定是双人舞,也许从来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