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影院看过真正值得我给出9分以上的电影几乎全都无一例外留给了上世纪的经典重映老片,这似乎又一次成功应验了影评人对新千年后世界电影发展于某种程度陷入集体开倒车阶段的悲观预言。
当票房逐渐成为大部分普通观众评估电影水平高低的守恒真理,时间总会于某个不期然的瞬间、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再度显示出其无可质疑的威严。于此,经典亦或是所谓杰作的划分依据将是否经得起以十年为单位的时间淬炼和历代观众不同角度的长久考验作为一种完美的准绳。 迄今为止,27年过去了,岩井俊二仍旧在用这部《情书》向全世界观众证明自己一直都是那个最会拍纯爱电影的导演。 今天借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写了一封献给《情书》的情书,想邀请各位和我一起站在此时间节点,跨越时空的藩篱,尝试触摸和拥抱我们青春里那些只有在深夜会讲给被窝听的小秘密。 岩井俊二的作品叫我相信电影是有味道的。《情书》通篇就散发着奶油蛋糕的味道。一眼望去,精致而未显浮华不实;一口咬去,甜蜜又未觉过分油腻。是的,这就是那种初次品尝到初恋的味道,是那种如今再回忆起来都还会浑身触电般任凭暖意涌上心头挑动嘴角轻轻上扬的小确幸,仿佛只要稍加几番玩味都还能品出几分格外柔软的甜,像是往蛋糕上加放了几颗心跳过速后升华成火般鲜红的樱桃和些许被情话揉碎的巧克力片。 在《情书》里,那些被肆意填充满整个画框的柔光连同漫天飞舞的大雪构筑了无数个明信片般清新唯美的时刻成为岩井俊二极具风格辨识度与身份标志性的影像符号,令影迷津津乐道,让影人争相膜拜。 谁又曾知晓中山美穗雪地抬头那个凝固如永恒的瞬间被多少文青换作长年不变的头像,还不惜印制成一张又一张的海报,视若珍宝,贴在宿舍二层铺上的白墙,抬头就能听见渡边博子群山中回荡的呼喊,入夜即可睡进日本神户雪国般可爱的梦乡。 相较之电影本体,岩井俊二似乎更懂爱情。人总说:“爱要爱上不能爱的人才好看,爱要在世俗的压力下爱着才好看,爱要彼此误解才好看,爱要为爱伤到血肉模糊才好看,爱要爱到变成另一个人才好看,爱要历经一切磨难,忽然决定不爱了才好看。” 岩井俊二好像比谁都清楚,爱本是这世间弥足珍贵的至美之物,却时常要叫它缺失了才好看,遗憾了才完满。 在他看来,爱情就该像是一颗陀螺,你能想到所有与之相关的形容词汇几乎都是抽象的,如浪漫、甜蜜、干柴烈火、相濡以沫…而这个被唤作爱情的东西或许也唯有经现实与时间的鞭子无数次抽打过,才能逐渐变得立体和鲜活。 对感情,岩井俊二似乎并不愿耗费过多实墨去诉说人与人之间的“相爱”,而更倾向于讲述人与人之间的“错过”,讲述那句没说出口的告白和那张没翻过来的卡片。 他明白有时候一段感情的最佳存储方式,或许是在最好的年纪错过它。毕竟美的东西多少都带点脆弱性,经不起现实的氧化。爱过,失去,而后把这份羞涩与甜蜜小心地封存进年轻的心脏里,留个遗憾的念想,大概也算抵达某个层面的永恒,是种珍惜。 对电影,岩井俊二似乎也不擅于在文本中间量产暧昧缠绵的情话,但却转而用被夏日微风拂起的窗帘和随之倾泄了一地的午后阳光来温柔地置换那个被众人形容为一见钟情、小鹿乱撞顷刻认定“就是ta了”的心动瞬间。 他当然知道爱可以是性,是婚姻,可以是清晨六点钟的吻和飞奔过汹涌人群后的深情相拥,还可以是村上春树笔下那种“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的纯然亲密。 但他似乎更愿意像塞林格一样笃信,在绝大多数时候,爱应该是那张急欲发声却终究紧闭的口,是那只渴望触碰又旋即缩回的手。 因此在岩井俊二的电影语境里,「爱情」也早已流变为隐忍与克制的代名词。他拍出了人间八苦中的爱别离苦与求不得苦,但他亦未曾忘记往「苦」的容器里浇注剂量十足的糖汁和奶浆,这些液体便是「秘密」与「记忆」的邂逅与交糅,它们都于此后纷纷伪装化作卡片背面的素描和写在借书卡上的"藤井树",成为了你一生都舍不得寄出的那封情书。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从未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电影既然有味道,也自然会有保质期。 我相信许多作品待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后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却其原有的光泽,随之一同被加以削弱的则是那些专属于这个年纪所应有的那种纯粹到近乎无染且不自觉的感动。 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好啦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谨以此文,也献给所有正处于热恋的情侣和那些自始至终都对真爱笃信不疑的朋友。 同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即将结束之际,自然也衷心祝福屏幕前的你, 去爱,被爱,不止于今日,不囿于此时。 节日快乐。 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