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思考与自制力(24)
时间:2023-05-1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文清 点击:
次
这样,以往的不良习惯被消除了。
美国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说中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也租了1 个办公室,室内有1 张桌子,3 把椅子,墙角还有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既高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这番话是林肯对“有多少财富”的答复,所以最后一句话“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就暗示人们说:“你们是唯一的财富,我离不开你们。”
人们听过这些话后,自然会感受到林肯热爱民众的深厚情感。
与直接表露情感的方式相比,用间接的、意在言外的暗示方式表达情感和意愿能使人体验更深沉,印象更深刻。
3.反暗示的成功妙用
所谓反暗示,也就是暗示者发出暗示后,引起了受暗示者性质相反的反应。反暗示一般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反暗示,二是无意反暗示。
(1)有意反暗示。
有意反暗示就是故意说反话以达到正面效果,如军事上常用的“声东击西”、“欲擒故纵”等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激将法”,所利用的都是有意反暗示。
在商业活动中这种方法也得到广泛运用。例如,一家日用百货商店,为处理库存洗衣粉宣布降价10%,但一个月过去了买者甚少。后来,商店在店门贴出一则广告:本店洗衣粉,每人限购一袋,购两袋以上加价5%。
人们看了广告纷纷猜疑:“是不是洗衣粉要涨价了?要不为什么多买要加价呢?”在此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开始抢购,不过几天功夫,这家商店的洗衣粉就销售一空。
美国有家饮食店,在门外摆了一个大酒桶。在桶壁上引人注目地写着:“不可偷看!”但桶周围却无遮无拦。
凡路过的人,看到桶上这几个字,本来对这个大酒桶毫无兴趣,也因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
可见,“不可偷看”从字面上看,是对行动的一种抑制,实则起的作用却是与此相反。本来不想看的人也要看一下,这正是经营者巧妙地通过暗示利用了人的好奇心理。只要你一看,饮食店老板的目的就达到了。因为桶里写着“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每杯5 元,请尽情试饮。”
这样“与众不同”,又激起好奇者的好奇心理,他们就会想到花5 元钱去尝试一下他的酒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这样一来,老板的生意就做成了。
(2)无意反暗示。
正面的暗示无意中起了相反的效果,称之为无意反暗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话,就是这类暗示的典型例子。
有经验的人常常根据这种原理来洞悉别人的心理。
如有的儿童在家中毁坏了东西,但家长询问时,却把手藏在背后,连声说:“我没有,不是我。”这就是无意反暗示,你不妨在你的商业行为中也可巧妙地加以利用。
4.权威暗示的成功妙用
所谓权威暗示,也就是通过名人、名牌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权威暗示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很大。
如医生治病,同样的诊断,出自名医之口,病人言听计从,于是出现了“安慰剂”之说。
有人利用顾客对出口商品的崇拜心理,推销积压商品时冠以“出口转内销”,结果销售一空。因为人们不辨真伪,按原有思维模式:“出口者质高也,内销者价廉也”,于是,纷纷上当受骗。
5.自我暗示妙用宜忌
所谓自我暗示,也就是依靠思想、言语或符号,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意志和行动。
自我暗示又有两种,即:积极自我暗示和消极自我暗示。
(1)积极自我暗示。
这里所说的积极自我暗示,是指受暗示者的行为达到暗示者预期目的的暗示。
我们还是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暗示情形。
查理士·斯瓦普是一家连锁工厂的大老板。在他所属的众多工厂中,有一家生产情况特别差,斯瓦普便去找那位厂长,想了解他们厂比别的厂差得多的原因所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