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攀登的美(3)
时间:2023-05-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上洋 点击:
次
在土林的一角,有一个村庄,一栋栋藏式小楼整齐地排列着。这个村庄叫札布让,共36户186人。我们顺便来到了一个名叫次珠德吉的藏胞家里。一进庭院,大家的眼睛为之一亮,院内红柳繁茂,鲜花怒放,一片柳绿花红,真可谓不似花园胜似花园。房子里也是绚丽多彩,美轮美奂。墙上、屋顶上和厅堂的长条矮柜上,都绘满了五颜六色的美丽花纹,矮柜后面的长椅上面放着绣有彩色图案的垫毯,正面墙上中间挂着毛泽东等领袖画像。藏族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特别深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们的翻身解放,就没有他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毛主席也就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佛。看见我们来了,主人连忙迎了上来,热情地请大家落座,并为每人端上了一杯香喷喷的酥油茶。在闲聊中,我们得知次珠德吉今年43岁,夫妻俩一个小孩,现在的新房是2007年盖的,建筑面积550平方米,造价17万元。一个三口之家享用这么大的房子,我们一方面为他们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不免觉得有些奢侈和浪费。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主人解释说,房子建得大一些主要是为了能多接待客人。原来,随着近些年来旅游的兴起,来西藏旅游观光的人逐年增多,去年就达到250多万人,其中徒步和自驾游的就有2万多人。神奇的土林和神秘的古格王朝宫殿自然也就变得热闹起来。于是,次珠德吉便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办起了家庭旅馆,34个床位,一年接待游客1700多人,收入10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札布让村有32户也开办了家庭旅馆,拥有床位500多张,总收入近80万元。一个昔日荒凉贫瘠的小村就这样依靠旅游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随后,次珠德吉领着我们参观了他的旅馆客房,一个房间四张床,白色的被子,花色的床单,既整齐又干净,连同那洗刷、淋浴和抽水马桶等设备一应俱全的卫生间,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万万没有想到在阿里这样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竟然有这样漂亮的家庭旅馆。旅游,让这里不再荒凉,不再孤寂。旅游,让这里变得现代,让这里与世界融在了一起。
离开札布让村,我们又到了狮泉河镇。这里是阿里地委和行署的所在地。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没有人烟的荒漠。也许是天公的有意安排,1965年,因原址交通不便,地委行署决定另觅新址。有关人员看见这里地势平坦,背靠高山,由新疆至拉萨的交通大动脉新藏公路又经过这里,而更为难得的是这里还有一条静静流淌的狮泉河。于是,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建设新城。那时可不像现在,一切都靠白手起家,一切都靠自力更生。就这样经过几年的顽强拼搏,一座新的城市在荒漠上拔地而起。如今的狮泉河镇,不仅街道整洁,楼房林立,而且车水马龙,人气很旺。特别是街边那些迎风摇曳的红柳,更使这座已有2万多常住人口的小城市显得春意盎然、婀娜多姿。在新兴城市的建设上,人们常常把赞美献给深圳,而不会把颂歌唱给狮泉河,这是因为比起深圳来,狮泉河镇太过遥远,太过陌生,区区几平方公里的规模也实在太小,太不起眼,太微不足道。殊不知,若是论其建设的艰巨程度,可以说深圳要逊色得多。深圳是用现代化设备、用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乃至用国外境外的资本建起来的,而狮泉河镇是阿里人民在高寒缺氧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恶劣环境下用肩扛手提建起来的。这是一场对人体极限的挑战,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其中的付出与牺牲,都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和承受的。
在狮泉河镇的前面,还有一片2万多亩的人工红柳林。能在荒漠上用双手撑起偌大的郁郁葱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据说红柳的生命力极强。为了汲取水分,它的主根可深入地下10多米,而侧根最长可达30多米,其体量是地上的好几倍。正是这十分发达和庞大的地下根系,使得红柳不惧严寒和干旱而顽强地生长。由此我想到了阿里人,他们不就像这一株株的红柳么?记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进藏的内地人员曾和藏族同胞一道,铸就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如果说,这种老西藏精神是阿里人的根的话,那么发生在阿里大地上的翻天覆地变化则是由这种精神生发出来的。可见强大的精神之根,永远都是枝繁叶茂大树的深厚基础和不竭源泉。
红柳,阿里人的象征!
红柳,阿里人的骄傲!
【没有一棵树的城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