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仙游梦(3)

时间:2023-06-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朝全 点击:


    2011年,父亲希望把我们家的夯土房也进行翻建,因为自打邻居家的高楼华厦拔地而起后,一下子便显出了我家老房子的低矮粗陋和破落来。而最要命的是,房子与邻居家紧挨着的那堵墙在夏天下暴雨时会渗水,墙基因此受到浸泡,父亲担心房子有一天会突然倒塌。按照我这位北大考古系毕业生的观念,房子越老越值钱,或许若干年后,我们家的夯土房也会变成一处文物古迹。然而,父亲的担忧更放大了我的担心,因为父母常年居住于此,万一哪天房子不宣而倒压到了人,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将后悔都来不及。于是,我转变了态度,积极支持父亲完成他的心愿。

    到了2012年春节的时候,父亲的新房子终于盖好了。虽然只有三层半,但是结实牢固,气势敞亮,在邻居的五层高楼前不再显得寒碜破陋。父母的一大心愿亦告完成。

    2013年春节回家时,大哥开着车载着我和我爱人从福州回仙游。我们从沈海高速一路向西,下了高速再前行1000余米,大约两小时就抵达我们父母家,相较于原先的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家,几乎快了两倍。与此同时,北京到福州的高铁开行,从北京十小时即可直达福州。2014年,莆田到永泰的莆永高速开通,福州到我家的距离又缩短了四五十千米。回家的路越来越便捷。以前需要两三天才能回到家,现在几乎可以在一天内抵达。北京和仙游的距离大大缩短。

    令人高兴的是,仙游经济社会各方面也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农田建设、环境卫生、生活保障等都有了明显起色。农民有合作医疗,年老者有一定的养老金。在我老家,耕地重新平整,修建了水渠和田间道路,大量的耕地承包给了农业集团,种植豌豆、青椒、西红柿等优质蔬菜。农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或从事副业、手工业来获取收入。温饱早已不是问题,村子里大多数人家盖起了小洋楼,生活比较富足。

    因为农业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大量农业人口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丘陵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恢复。现在山上郁郁葱葱,到处都是茂密的次生林和毛竹,密布着野草灌木,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一个清新秀美的家园焕发出了更加美丽的容颜。

    仙游最有名的物产是龙眼和荔枝。每当到了夏季,红的荔枝、黄的龙眼挂满了道路两旁的丘陵山坡,俨然一道诱人的美景。而到了冬天,漫山都是金黄鲜艳的橘子和橙子,还有黄色的柚子。我老家度尾镇出产的文旦柚以无子多汁、肉质细腻甜美而闻名全国。我在老家上学时,龙眼和荔枝都能卖出好价钱。每到收获季节,每家每户都要精心看护好自家的龙眼树,以防偷盗。除了在树干上扎满荆棘、火焰树(带刺的仙人掌)之外,常常还要昼夜派人驻守树下。当时一棵大龙眼树好年成时可采摘一二百斤,就能有数百元的收入,这对于当年收入普遍不高的农户来说,几乎能顶小半年的日用开支。这几年,村里人都忙着做手工艺、打工赚钱,这些手艺活来钱快,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几乎已成寻常事。然而龙眼、柑橘等水果的价格却几乎不见增长,于是,原先遍布山野的橘子树都任由其自生自灭了,那些龙眼树虽然每年还挂满累累果实,但是因为价格太低,乡亲们甚至都懒得去采摘。2014年9月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树上还挂满了龙眼,但是我的邻居们都不去采摘,听任小鸟啄食或者掉落腐烂。因为采摘和销售龙眼所付出的工力成本实在不合算——这,大概也是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的一个巨变。土地不再成为谋生的主要依靠。每年除了种两季水稻收获一些粮食之外,到了冬天,可以一年三熟的家乡,几乎所有的地里都是荒芜的,任由野草生长。只有星星点点一些小块地里,主人会种上点蔬菜,也只是图自家吃方便、绿色。

    从表面上看,地里的活荒废了,仙游人似乎变懒了。实质上,是他们变聪明了。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善于弄潮的人总能淘到真金白银。我的一个堂弟,原先跟着父母在家种地,收获仅够全家口粮。到了他要结婚的时候,女方家索要五万元彩礼,他们家都拿不出来。当时他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每年春节我回家时,他总要来看望我,顺便道个歉:“今年那钱还还不上。”我说:“没关系,有钱时再说。”过了两年,我回家时,他主动找到我,要还钱给我。我问他:“你发财了?”他昂着头,很豪气地说:“今年在洋坂工艺城开了一家餐馆,赚了二十多万。”我说:“好啊。”心里由衷地替他高兴。想想,原先他每当过年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现在能够有这么高的收入,而且完全依靠自己,能不让人高兴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