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发生在康熙年间的关于水利的片子,关于水利工程,治水之道,听起来似乎比较枯燥无味。 但正如片名“天下长河”,顾名思义,黄河固然是长河,但放在“天”之下来探讨才有意义,这里的“天下”指的是康熙王朝的政治背景之下,通过治理黄河这一件事来阐释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政治、人与社会的关系,反过来就是本剧中提纲挈领的一句台词:“朝政清明,黄河才能清!”回顾内地这么多年来拍的历史片,凡是涉及朝堂的,几乎都是在树立一个“明君昏君”、“忠臣奸臣”的对立面,以此设置矛盾冲突,增强戏剧的可看性。如果带着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去看《天下黄河》,你会发现这里面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无法用既定的忠奸善恶来简单界定。康熙皇帝,大清朝兴隆的开端缔造者,文武皆通,学富五车,智慧超群,少年力战鳌拜,蛰伏于孝庄皇太后的羽翼(制约)之下,仍能呼风唤雨,平定三蕃,收复台湾,完败葛尔丹……史书上对康熙大帝不吝各种溢美之词,简直是帝王之中的“圣人”。
但是人一旦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且通过南征北战多次验证自己的英明决策,坐拥巨大疆域版图之后,都会变得自大自满、刚愎自用,后来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也将这一点人格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进入这一阶段的皇帝,在处理政事、口味好恶、用人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前羽翼未丰之时尚会不自信、不确定、顾忌,但此时已可以完全听从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即便群臣再怎么辩论力争,皇帝仍会坚持自己的判断,就算错了,也让事实来告诉自己便好,勿须尔等多言。康熙绝顶聪明,也极其自大,靳辅陈潢在康熙手下做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明珠索额图,朝政里两大派系的把持者,党争的发起人,他们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可以不停地互相“斗争”,就像两只踩滚轮的不停追赶的小仓鼠,斗争和追赶永远不会有结果,滚轮永远不停转,这样才能确保轮子的稳固。康熙作为两只宠物的主人,乐见其成。轮子不能停,也不能被踩坏,只要坚持这个原则,就出不了大事。如同索额图所说,哪天他们俩要是不斗了,和了,那他们俩的结果就只能是一起玩完。 康熙太明白了,明珠和索额图都是自己家里人,满人再怎么混不吝玩世不恭,但最终总会维护满人的政权,所以两人短期内对皇位并无觊觎之心,但索额图手握太子,明珠手握大皇子,必须确保二人时刻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一旦发现不臣之心,立即处理掉(索额图的下场便是如此)。所以,明珠索额图是奸臣吗,很显然并不是,他们是忠臣吗,也许是,也许突然有一天就不是了,这个很难简单去下定论。 再说于振甲,他是古代礼法教育(儒释道礼法+程朱理学)产生的典型的清官代表,日省吾身三千遍,凡事非黑即白,榆木疙瘩脑袋一个,论学问可晋身三甲进士,论人情处事却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他是清官忠臣吗?没人敢说他不是,但忠臣就一定能办成事,办好事吗?非也非也。血书可以写千封万件,悔过也可以诚心实意,可是有什么用呢? 于振甲面黄肌瘦竟致无力审案,带着小侄子(兼职于大人的唯一衙役)身处风雪之中,只能以言语描绘烧饼香味画饼充饥,……非常容易让观众产生错觉:于振甲是一位品格上无可指摘的“君子”,后续剧情必然会改性情,堪大用,但看完本剧,观众会失望:于振甲,真“圣人”,假“君子”也,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但好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徐乾学。先是上演“范进中举”的疯癫一幕,后入翰林院做个不起眼的小吏,再因办事不力被贬谪修史,不通官场人情,可能后面的年景突然就开悟了,门下弟子无数,似乎眼看就要开宗立派了(明索两派相继阵亡后,康熙需要新的人来主持党争,徐乾学应该当仁不让)。这个人会让人觉得蠢笨不可救药,似乎分分钟要被人搞死的节奏,但恰恰却是在官场政治中能存活下来的人,因为他对任何利益派系都没有威胁,这个问题后面我们再重点讲。 此处应有分割线。 最后,来说说赶考三兄弟的成长轨迹。 青铜战士是陈潢。河伯投胎,水性了得,治河本领举世无双,这才情似乎无人能取代。但要命的是,他不认当朝皇帝,他只认黄河,只认大禹、李冰,皇帝还没强硬的时候,这种行为还能美其名曰唯物主义、尊崇科学,可是当皇帝获得了绝对权力,还能允许这样一个狂妄自大、胆敢违抗圣命、藐视皇恩的人存在吗?再怎么样,你还是大清的子民,你是一个肉体凡胎,你不是神,要当神等你升仙了再说吧。所以,陈潢这样的人,越有才能,死得越快。他永远没明白的是,空有一腔学问,却没有保命的本事,那还有什么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