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知的关于李白杜甫的形象其实都是来自中学语文课本为我们所灌输的刻板印象,大多数人不会想到那只是他们人生中某一阶段的样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们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我们早已熟悉了放浪的李白、潦倒的杜甫和遁世的王维,一提到李白便是仰天长啸诗酒人生洒脱放诞,然而他人生失意悲凉凄苦落寞孤寂的一面却往往被人忽视了。
在动画里李白始终展现出一派乐观潇洒,诗酒趁年华,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么表现实在太过表面化了,肤浅至极,然而,看着看着我心中忽然涌上了郁达夫的那句诗来:“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李白在世人面前所展现的形象又有多少是表演的成分?他长期以来故意打造一个飘然出世洒脱不羁的人设,实则内心深处潜藏着难言的苦衷,商人少子求仕无路,晚年不能见容于子侄辈落魄潦倒,毕生未能还乡,一生热衷功名却只能走曲线的“终南捷径”,相识满天下,知交又几人?他写的很多很多的诗作都是在应酬的场合下所作,看似率性恣意的浪漫主义描写的背后其实都有暗中谄媚宴游主人的意味,希望能由此得到提携帮助,然而最终却是一场空。 李白一生结交了很多朋友,干谒过无数达官贵人,表面上风头无两,实际上真正看重他的不过寥寥几人,皇帝也只是把他当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无足轻重的身边侍从,李白晚年投靠永王幕府依然是好胜心不死在作怪,希望以此为契机得以飞黄腾达,如果此时能有个至交好友及时予以忠告劝阻又何至弄到“天下人人皆欲杀之”的窘境,李白下狱后当年故旧都急于割席,避之犹恐不及,却无几人出手相救,此时此刻名满天下又有何用?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太平时节一切都看似那么美好,战乱猝至,原本的社会秩序瞬间崩溃,人性真实的一面便都显露了出来,李白在浔阳狱中写给高适的《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一诗以近乎乞怜的口吻大力夸赞高适,只不过是为了获得对方的营救,“谪仙人”沦落至此,当年风采早已不再了。 或许动画中的那个两鬓斑白愁容满面神情萎顿肚腩下垂徒然一生的李白才更接近其晚年真实的样貌吧。 高适,二十岁之前的人生是一段空白,少年时随父游宦岭南,去过浙江福建,20岁上下西游长安,原本也是带着干谒的目的,结果却发现若非亲信宠臣一介布衣根本没有机会面见皇帝,遂失望而归,这时候大概父亲去世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回到蓧县的原籍,而是在宋州安顿了下来,一住就是十年(在宋州的日子前后加起来大概有二十来年),这一点动画里没作交代,我猜想他是不是因什么机缘巧合和当地女子结婚成家了? 在宋州的十年他一度北上燕赵,还到过燕北的边塞(第一次出塞),拜访王之涣未果,回程的路上去了邯郸和魏州,三十几岁时第二次去长安,科举失利,心灰意冷回到宋州,又在淇上置了别业,住了一段时间,还曾短程去楚地游历,周游江北各地,之后李白带着杜甫来宋州看望他,三个人一起去山东游玩了一圈,又去了大梁城(李白的那首着名的《侠客行》便写在此时,高适也写了类似的怀古五言诗)大概正是从这时起三个人开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李白在山东和一群神棍一起修了一阵仙,依然毫无所成,随后便南下接手了家族事业,从此长年活动在长江中下游之间,杜甫继续混迹在长安,周旋于权豪势要的圈子,十年一事无成,高适则始终生活在宋州,我估计他做诗之余依然不忘读书习武,心中亦早已看透长安洛阳圈子的浮华和虚妄,也不想继续像朋辈那样平白浪费光阴和生命,开始踏踏实实做起自己的事情,毕竟,诗文做得再好而胸中无一长策,终究也只是“文学侍从之臣”罢了,四十岁以后高适终于又变回了山东高门的世家子弟,以务实稳健的作风而受人尊敬,为人处世不尚浮华,端正、笃实而淳厚,这也正是旧山东士族的典型特征,之后的李德裕也是这样的性格特点。 如是者,时光飞逝,又过了很多年,等到高适中第被朝廷启用时已经快50岁了,人生大半时光都被徒然耗去,天宝九年高适以县尉的身份护送新招募的军队再次前往卢龙军镇,随后便被哥舒翰辟入幕府,在河西前线呆了整整三年,等到安史之乱爆发,以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时代已然变了,高适也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终于凭借自己的丰富阅历及长年磨练出来的敏锐洞察力得到了唐肃宗的信任,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开始步入人生的高光时刻。 此时,高适长年居住过的宋州早已改名为睢阳郡,着名的张巡许远守城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