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长安三万里》最吸引人的悬念,是一个观众有多熟悉李白的放纵邋遢,就对高适的功名封侯之路有多陌生。事实上,随着年岁流逝,就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相信走正气凛然的路会成功。人被时代裹挟的故事,很早就开始。而这一次的主人公,正巧是高适与李白。倘若说,高适苦于名门没落,李白囿于商贾之家,他们尚有捷径和时机可伺取等候,电影里安插了一个女扮男装的裴十二,她索性道出了女子无路可去的悲哀(唐史上也有鱼玄机般的奇女子,但还要在百年后,参见《唐朝豪放女》)。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功业显达,写李白的天纵不羁,这心心相印,当然不是正史流传,而是创作者付诸的心愿。相扑之类的欺诈环扣,用来渲染电影的场面动作,求精彩可看。如同我认为电影的闪亮,并非高适布局,妙计退敌,而是曲江池的斗诗游戏,黄河边的千古绝唱。 我在《通天之路》书评有写: 人们亦乐意,不把李白当凡人看待。如哈所说,李白其实有三重分身,如同他以李白,李太白,李十二,李翰林……通行于世。传记带给读者的,是他更接近「人」的,无法免除,浸泡在俗世的那一面。一甲子的,借来又错过,仿佛可以施展无限可能却终究未完成的人生时光。书中呈现的李白,彻底被世俗与宗教撕裂。他一辈子写诗,一辈子在漂泊,追求功名战绩,得道永生。然而,李白又绝非大唐异数,他未竟之心气,棱镜般折射在同时代其他诗人或追随者身上。如恬然又糊涂的孟浩然,连在世名都没有匀到的杜甫,还有晚年开运、达官厚禄的高适,等等等。 所谓为人立传, 或者说,人这回事,就是“一起入世,饱三餐饭。一道荣损,随大时代。”很高兴,国产动画创作,有接近这种创作观念的电影出现了。反过来,如果有人觉得,电影把李白写得太惨,没有让高力士脱鞋之类的风流桥段,无法抗衡衰老与动乱的李白故事,确实不好看。条条大路通长安,这是一个关于李白被打败了的无情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李白如何活了千百年的追忆故事。这是一个假托高适之口讲述的诗人故事,也是观众伴高李同行,臂膀视角的唐人故事。 猛回头,惊觉人生旅程到一半,在三十五岁就沦为无用之人的当下时,再看《长安三万里》的诗篇,字字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