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随着秦军进军步伐的加快,燕国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大。太子丹开始加紧刺杀的准备。他和荆轲一遍又一遍的商量谋划着刺杀的细节,并从名匠手中购得一把见血即死的锋利匕首。荆轲告诉他,为了博取秦王的信任以便接近秦王,他需要一个人的头颅。这个人,便是秦国逃往燕国的叛将——樊於期。 太子丹再次犹豫了。不知他究竟是不忍心杀这位穷途末路,逃到燕国的将领,还是担心杀掉他之后,对燕国的名声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荆轲明白太子丹一旦犹豫起来,便很难再下决心,于是不得不别寻他途。一个漆黑的深夜,荆轲提着几壶酒闯入了樊於期的府中。席间半醉,荆轲忽然说起将军昔日的仇恨。妻子被杀,族人被戮,只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如今大仇难报。仇恨与愤懑在将军的心中积毒已久,荆轲的一番言辞,说得将军嚎啕大哭。对于一个绝望的人抛出希望的橄榄枝,即使是让他死他都愿意。接着,荆轲便说出了那个让所有带着仇恨的人都兴奋不已的计划,“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快意恩仇,栩栩如生,仿佛是樊於期亲自手刃秦王一般。最后,他提出了唯一的条件,那就是樊於期的头颅。樊於期没有再说什么,本就是为复仇而苟活的生命,大仇若能得报,拿去又何妨。痛饮过一壶烈酒,将军便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一如他昔日在战场上斩下敌人的首级一般。荆轲走上前去,对着将军的尸身拜了两拜,挥剑割下了他的头颅。 所有的准备都已妥当了。但荆轲还在等一个人。现在看来,荆轲所等的这个人可能是个真正的剑术高手,是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一流刺客。但太子丹不明白这些,他以为荆轲是胆怯了,他的疑心再次发作,毕竟生死面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很坦然。他一遍又一遍地试探暗示着荆轲,而荆轲也早已看出太子丹心中的不安。可他等的人还没到。最终,情势不容他再等下去了。不是因为秦军的步步紧逼,而是太子丹对他越来越不放心。太子丹催促的方式越来越明显,他已经无法再拒绝。 最终,没有等到他的友人,荆轲上路了。 太子丹为荆轲找到了另一个搭档,十二岁便杀人的秦舞阳。和卫人荆轲不同,他是燕国人,太子丹对他表现出绝对的信任。他不仅是荆轲的助手,在前往秦国咸阳漫长的道路上,他也负责监视荆轲,以防他逃跑。 这一行人在寒秋的一个清晨,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早早的上路了。那是一场盛大的葬礼,易水汤汤,举国哀悼。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奏起了古筑,这大概是荆轲最后一次听他击筑了。荆轲望着披着秋霜的易水河,呵着寒气唱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哀戚的歌声响遍四野,久久回荡在易水河边。 而歌者的身影早已乘着马车走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