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凤池与东篱——解析王维全貌

时间:2021-07-14来源: 作者:燕山燕小乙 点击:
凤池与东篱——解析王维全貌

  大唐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在梦见印度高僧维摩诘之后,王维之母崔氏,一个笃信佛教的夫人生下一子,并以梦中所遇的圣僧之名作为这个孩子的名字。于是开元天宝年间最享有盛名的诗人,被后世之人称为诗佛的,儒释兼修的诗人便得到了他的名字——王维,字摩诘。
 
  王维可谓天生聪慧,年幼时便能为诗。既长,则又能晓声乐,尤其擅长绘画。又兼生的一幅好皮囊,早得长安世家子弟之垂爱。在现世简直是优秀风雅的文艺青年。对于王维的认识大多从他的诗而起。王维最为人知的,也是后世以为是他的主流风格的,乃其山水田园诗。其中《鹿柴》《鸟鸣涧》《汉江临泛》《山中》等具是唐诗名作。
 
  于是在我们心中渐渐形成王维的形象,他是诗意的栖息在山林之中的老人,空山,白云,是他常常处于其中的境界;明月照耀的松间,清泉流淌的石上是他偶然目光流连的所在;竹喧,鸟鸣,暮蝉,山雨都是他曾经神交的自然之景。
 
  但他的历史形象并不如此单调,他的历史形象是多面性的,时间给后人呈现的只是冰山之一角,以普遍认知的形象来概括王维正真现实的性格是不正确的。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王维,我们不难发现他其实不止有那一分诗人的轻盈,隐士的洒脱,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厚黑的性情。我们将通过王维在官场的故事来认识跟为全面的王维。
 
  在十六岁之年王维正居于长安,此时他正是初出茅庐的时候也是求仕心理最强之时。以他的才能自然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但同时跨过科举这一正式的为官门槛,又能通过潜规则这一暗道岂不万无一失。于是王维通过自己的才艺,受到岐王的赏识。在王维第二次应举之时,王维得知张九臯通过颇有权势玉真公主的推荐,将内定为解元。于是把它告知岐王,同岐王谒见玉真公主。知公主素习古诗,于是投其所好选出十首清新超脱的诗预备着。因为王维以士人的身份不便于见公主,于是扮作伶人携带琵琶往见,并为公主演奏自制的曲子《郁轮袍》。公主为其惊艳,王维才更衣客座,与众人谈笑风生。王维在此时尚不便说明目的,岐王于是提醒公主“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会意后便决定推荐王维,却对王维说“你若是取得第一都是你的努力啊。”王维一听就明马上致谢,后来王维果然中了解元。
 
  公元721年王维中解元之后作了太乐丞,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同年玄宗为巩固自己的皇权,禁止亲王于群臣结交,下令“与岐王、薛王等王宫交往的一批官吏轻者贬、流,重者杖死。”王维因为与岐王交游被派了不敬的罪名(属下伶人舞黄狮子,黄色触犯主威),被贬济州。公元726年,王维离任到淇水隐居。但他仍然渴望出仕,于是在公元734年王维首次写诗谒见当朝宰相张九龄,诗名《上张令公》,如下引: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
 
  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
 
  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
 
  此诗前半部分描绘了受举荐的人上京赴试的场景(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含蓄的表达自己意欲重回仕途而请求引荐的愿望。并且承诺自己不会像上次受贬时那样忤逆圣上,并希望重新得到皇上的宠幸。(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诗的末两句可谓卒章显志:如果您要“学易”或“言诗”请您留意我。我应当跟从在士大夫之后,在奴隶之中有什么值得可惜呢。
 
  大概因为是第一次写诗给张九龄,并不敢大写自己的抱负,只是用士人赴试场景的描写婉转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微弱祈求的语气来说明意愿。
 
  寄出的《上张令公》在次年——即公元735年收到成效。王维起复,任官右拾遗。此官品级虽低但能同皇帝直接交流,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公元735年王维作《献始兴公》表达对张九龄的感激。如下引: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诗的开头便大写自己不愿趋奉权贵的情怀(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其次对那些布衣一世的人加以议论,说他们迂腐而守死节,不知道把才智用在何处)。之后表达对张九龄用人公正的赞美(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诗末表达感激。
 
  这些正大的言辞没有出现在《上张令公》中。大概是因为王维的处境变了,在写《上张令公》前王维是受到贬谪的“隶人”,此时谒见的目的是让张“任用”自己,于是尽量卑微以求恻隐。写《献始兴公》时,王维希望张“重用”自己,于是写出抱负,让张能够看见我王维非尸位素餐之人。在之后的交往中张九龄把王维因为知己,想必也自此诗始。
 
  公元736年,张九龄被李林甫中伤罢相,谪迁荆州。李林甫于同年出任宰相。张九龄的亲信有的被贬谪,有的被罢官。面对自己所在的官僚集团的覆灭,王维并不打算做出反抗。只是“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而已。李林甫为相,王维迁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并出使河西。监察御史品级比原官右拾遗低一些。但因为有监察官员的职务,权力似乎很不小。而且王维诸多气势宏伟的边塞诗就是这个时期写下的,王维并没有露出任何贬谪的心情。回到长安后王维没有对李林甫表现出什么恶意,起码表面上没有过。
 
  公元742年王维升官左拾遗,品级高过旧官右拾遗。742年玄宗幸温汤,李林甫献诗给王维(此诗似乎亡失了),王维马上酬和李林甫,旨在赞扬其政绩,诗名《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王维原受张九龄提拔,却在李林甫当权时期保持官位的上升大概和他和光同尘的特性有关。与阻力对抗并不是最好的方式,而顺势而为,放弃部分原则把阻力变为助力在王维看来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公元755年,是在王维稍有崎岖却总体平顺的仕途到了中期之时。王维以稳健的步伐前行,已经到了正五品上的官阶,身居门下省要职给事中。在仕途进入平稳期后,王维正打算在半官半隐的状态干道退休。当是之时安禄山叛军突起,顷刻之间则“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旧唐书王维传)皇帝出幸(逃跑),王维保卫皇帝出行(跟着逃),不幸被虏获。安禄山重其才,于是把他软禁在凝碧宫中。安禄山欲以伪官授之。王维犹豫了,若接受为官就是为天下人唾弃的弃节之奸臣,不接受就有可能面临性命之忧。他王维既不敢抛弃性命来以殉忠保留自己的节气,又不敢直面天下人的指责而接受辅佐安禄山的一条生路。于是他选择了一种颇为懦弱的方法——不回答。“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但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做法确实奏效。安禄山最终没有杀王维。
 
  恰逢贼众虏获了一批乐工,乃聚众伶于凝碧宫宴“伪官数十人”。乐工内有一人雷海清,西向痛哭旧君主,不为奏乐愿就刑。此人受刑之后,王维闻之叹息,自觉忠义不如一伶人。于是作《凝碧池》一诗,此诗传至皇上行宫,竟然在日后因王维胞弟王缙自愿远谪为代价,免去了王维陷贼而不死的罪名。
 
  公元758年王维,杜甫,岑参,三人在早朝大明宫时分别做事酬和中书舍人贾至作早朝大明宫。朝省诗和应制诗同样都是宫廷文学。字句要求富丽,对仗要求精工,思想内容要有感恩颂德之意。原作不引,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集合对比了明清多个评论家的意见,认为岑参为首,王维次之,杜甫最次。岑诗和王诗都有宫廷文学应有的华丽,杜甫则失在用语寒碜,无富贵的气象。大概是杜甫常常处境艰辛之故,但王维不也时常隐居么。王维和杜甫都是有才之人,他们在官场上有不同境遇的根源在于,王维能顺应环境通晓世故,而杜甫却保留本性。
 
  有时看习惯了王维的山水诗再看他写过的酬和诗就很怀疑这是否出于一人之手,这根本是两种相反的诗风。大概这就是佛家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吧。
 
  公元760年王维官拜尚书右丞,是他一生中最显要的官阶。次年春,王维自觉大限降至于是上《责躬荐弟表》,五月又上谢恩状,给几个亲友写完信后,于同年七月平静的离世。
 
  后世对他的评价可以说褒贬不一,总是文学家和诗人赞许的多,而士大夫和理学家之流批评的多。秦观因为看了王维的画很快就病愈,而刘因虽赞许王维的画,却以理学家的眼光来批判王维苟活着走出伪朝。但王维已经听不见了,早在761年。
 
  叶嘉莹曾说读过王维的诗并不能看清王维。王维给我们的印象是模糊的,不像李杜这样清晰可见。他的田园诗几乎淡得不露出任何感情,而他的应制诗浓艳得不辨原貌。混迹官场的王维和诗人的王维,凤池与东篱,这就是王维。
 
  纵观王维的一生,总觉像是一个渔夫的一天。王维对一切炎凉都淡然处之,只要回归山林,入无我境,喜悦和哀伤都丢弃一旁。他给世人留下的最后的话我想是这句诗“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下附自己整理的王维年表
 
  701生于山西
 
  720就试礼部落第
 
  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
 
  721太乐丞从八品下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
 
  玄宗为巩固权力不使亲王与群臣交结。与岐王、薛王等王宫交往的一批官吏轻者贬、流,重者杖死。
 
  721济州司仓参军正八品下
 
  王维到济州任上(722)
 
  726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隐居淇上(727)
 
  谒见张九龄(734)
 
  735右拾遗正八品可与皇帝直接交流
 
  张九龄贬荆州(736)
 
  李林甫任宰相(736)
 
  737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正八品下品味较低但因为有监察之权
 
  诸多边塞诗问世
 
  740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
 
  张九龄孟浩然逝世(740)
 
  王维出岭南(740)
 
  回到长安辞官隐居终南山期间(741)
 
  742左补阙从七品上掌供奉讽谏
 
  作《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和李林甫(742)
 
  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并开始经营(744)
 
  745侍御史从六品下有弹劾官员的权力
 
  746库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748库部郎中从五品上
 
  丁母忧离朝屏居辋川(750)
 
  和道友裴迪多有诗歌唱和
 
  752吏部郎中从五品上
 
  李林甫病逝杨国忠为相(752)
 
  王维起复吏部郎中(753)
 
  755给事中正五品上门下省之要职,掌驳正政令之违失。
 
  安史之乱(755)
 
  玄宗西幸王维陷伪朝(756)
 
  肃宗即位(756)
 
  唐军收复东京洛阳王维解送长安(757)
 
  758太子中允正五品下
 
  758太子中庶子品级不可考
 
  758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早朝大明宫(758)
 
  760尚书右丞正四品下
 
  761王维上《责躬荐弟表》是年七月逝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