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则故事: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同时出了一道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是多听少说(甚至不说)的人。 看罢,笔者颇不以为然。我们且以三个金人为例进行一下辨析。 第一个金人: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 故事本意拓展:干事不经过大脑,甚至把领导的话当耳边风,对上级的指示要求是左耳进右耳出,我行我素;对批评意见不是闻过则喜,而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十足的“金人木偶”。此种人,当然不用、不要也罢。 故事反解: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干好自己的事。相信“世间自有公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认为闲言赘语、世道纷争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过耳秋风,丝毫不会干扰自己沉心静气、务实工作的心境。 第二个金人:听到什么说什么。 故事本意拓展:嘴巴不把风,听到什么讲什么,甚至道听途说,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当长舌妇;夸夸其谈,说的比做的好,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以“官方代言人”、“包打听”自居。 故事反解:对领导的要求指示,当好喉舌,不但要说,还要说全、说实、说好,说到深处,把上级的意图及时准确地传达反馈到下属;对学术问题研讨,有自己的见解,善学多问,善辨多思,举一反三地将问题讲细、讲透;对部属的教育引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归纳总结成金玉良言为其释疑解惑;对不良现象和问题,正气凛然,言者无惧,尽己之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第三个金人:让听到的烂在肚子里。 故事本意拓展:默默无闻地工作,实实在在地做人,崇尚身教重于言传;恪守独善其身,严防祸从口出,不在他人背后论长短;相信吃亏是福,不争你高我低,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流言蜚语,抱定“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容天下难容之事”。 故事反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相关事“闻而不问”,不问是非曲直,明哲保身,纵容了陋习,压抑了正气。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听的听,不当听的学第一个金人,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当说的说,不当说的学第三个金人,让他烂在肚子里;至于第二个金人,当继续打磨雕琢,让其耳聪目明口利,耳能听真假、眼能见曲直、嘴能辩是非。听要明其义,说要究其理, “听、说”合一,此乃大丈夫、真“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