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魏大人的脾气也太古怪,”她忽然低声说,“他就不肯积蓄一点,水似的化钱。
十三大人还疑心我们得了什么好处。有什么屁好处呢?他就冤里冤枉胡里胡涂地化掉了。譬
如买东西,今天买进,明天又卖出,弄破,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待到死了下来,什么也
没有,都糟掉了。要不然,今天也不至于这样地冷静……。
“他就是胡闹,不想办一点正经事。我是想到过的,也劝过他。这么年纪了,应该成家
;照现在的样子,结一门亲很容易;如果没有门当户对的,先买几个姨太太也可以:人是总
应该像个样子的。可是他一听到就笑起来,说道,‘老家伙,你还是总替别人惦记着这等事
么?’你看,他近来就浮而不实,不把人的好话当好话听。要是早听了我的话,现在何至于
独自冷清清地在阴间摸索,至少,也可以听到几声亲人的哭声……。”
一个店伙背了衣服来了。三个亲人便检出里衣,走进帏后去。不多久,孝帏揭起了,里
衣已经换好,接着是加外衣。
这很出我意外。一条土黄的军裤穿上了,嵌着很宽的红条,其次穿上去的是军衣,金闪
闪的肩章,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级,那里来的品级。到入棺,是连殳很不妥帖地躺着,脚边放
一双黄皮鞋,腰边放一柄纸糊的指挥刀,骨瘦如柴的灰黑的脸旁,是一顶金边的军帽。
三个亲人扶着棺沿哭了一场,止哭拭泪;头上络麻线的孩子退出去了,三良也避去,大
约都是属“子午卯酉”之一的。
粗人打起棺盖来,我走近去最后看一看永别的连殳。
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地躺着,合了眼,闭着嘴,口角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
笑着这可笑的死尸。
敲钉的声音一响,哭声也同时迸出来。这哭声使我不能听完,只好退到院子里;顺脚一
走,不觉出了大门了。潮湿的路极其分明,仰看太空,浓云已经散去,挂着一轮圆月,散出
冷静的光辉。
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么挣扎着,久
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
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
一九二五年十月十七日毕。
〔1〕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2〕 “承重孙” 按封建宗法制度,长子先亡,由嫡长孙代替亡父充当祖父母丧礼
的主持人,称承重孙。
〔3〕 法事 原指佛教徒念经、供佛一类活动。这里指和尚、道士超度亡魂的迷信仪
式,也叫“做功德”。
〔4〕 《沉沦》 小说集,郁达夫著,内收中篇小说《沉沦》和短篇小说《南迁》、
《银灰色的死》,一九二一年十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这些作品以“不幸的青年”或“零
余者”为主人公,反映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压抑下的忧郁
、苦闷和自暴自弃的病态心理,带有颓废的倾向。
〔5〕 吃素谈禅 谈禅,指谈论佛教教义。当时军阀官僚在失势后,往往发表下野“
宣言”或“通电”,宣称出洋游历或隐居山林、吃斋念佛,从此不问国事等,实则窥测方向
,伺机再起。
〔6〕 《史记索隐》 唐代司马贞注释《史记》的书,共三十卷。
汲古阁,是明末藏书家毛晋的藏书室。《史记索隐》是毛晋重刻的宋版书之一。
〔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语出《诗经·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 独头茧 绍兴方言称孤独的人为独头。蚕吐丝作茧,将自己孤独地裹在里面,
所以这里用“独头茧”比喻自甘孤独的人。
〔9〕 “衣食足而知礼节” 语出《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
荣辱。”
〔10〕 挑剔学潮 一九二五年五月,作者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其他六位教授发表了
支持该校学生反对反动的学校当局的宣言,陈西滢于同月《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发
表的《闲话》中,攻击作者等是“暗中挑剔风潮”。作者在这里借用此语,含有讽刺陈西滢
文句不通的意味。
〔11〕 “且夫非常之人,必能行非常之事” 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12〕 斜角纸 我国旧时民间习俗,人死后在大门旁斜贴一张白纸,纸上写明死者
的性别和年龄,入殓时需要避开的是哪些生肖的人,以及“殃”和“煞”的种类、日期,使
别人知道避忌。(这就是所谓“殃榜”。据清代范寅《越谚》:煞神,“人首鸡身”,“人
死必如期至,犯之辄死”。)
〔13〕 苎麻丝 指“麻冠”(用苎麻编成)。旧时习俗,死者的儿子或承重孙在守
灵和送殡时戴用,作为“重孝”的标志。
〔14〕 仙居术 浙江省仙居县所产的药用植物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