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我要说:纸上得来终为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万物是怎样变化的?每个孩子的意识里,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正出于此,人类的好奇心才有了源头,也正因为这样的好奇,才有了人类的学习行为,才有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才有了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换言之,正因为想亲眼见见世界真正的模样,所以有了人类的智慧和科学。
自然赋予人类认识她的能力,告诉人类认知她的方法,那就是:观察,思考,体验,实践。
然而,就我们目前的所谓“学习”的作为来看,有几人真正按照自然规律,真正地在学习呢?
在看似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在人们心中却虚有其位,人们的思维意识却仍旧一片狼藉。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矛盾:一方面,科技水平登峰造极,另一方面,“科学”十分不科学地被当做“信仰”与“教条”浇灌给祖国的花朵。违背自然规律,你这是要逆天啊!?于是,认知世界的工具成了禁锢思想的牢笼,了解自然的产物阻碍了新生命对自然的了解,所谓“学习”摧毁了学习的动力,方法和体系。
我曾对父亲说:“我对待教科书的态度是:“前人的结论是其思考与实践的结果,我一定要究其本源,检验其正确性,然后研究它的事实联系与研究方法。”谁知,话音未落,父亲马上一跃而起:“教科书是很权威,很负责任的书,上面的内容,扎实掌握就行了,没必要深究。”
我回了句:“所以你学得不好嘛。”
“但我每次考试都比全校第二高五十多分,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正是教育的悲哀。”
没错,这正是教育的悲哀:教育者以“传授经验”的态度,将教科书中的观点塞进学生的脑袋,完全忘却了科学的源头是了解自然,科学的本质是认知世界的工具。而具有指导作用的考试,也几无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功能,一味照本宣科。好在国家不乏有识之士,使高考命题相对较为科学。但无奈“矫顽力”不够,市面上很快出现了诸如“高考九套卷”,“模型解题法”等所谓“名优教辅”尤其是“模型”二字,触目惊心,细思极恐。又有某些校领导大搞“疲劳战”,以“保证学生学习时间”为名,将学习时间延长,延长,再延长。甚至许多家长和一些“上进”的学生,信奉“背多分理论”,“矢志不渝”地相信“多背多得分”是“金玉良言”。上述种种,令人细思极恐!!!
多观察,多经历,多思考,多感受,这才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科学当科学,才能了解自然,丰富自我,建立自我思维体系。也这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探究精神,才能让人对科学理解深刻,对知识掌握牢固。通俗地讲,才能“学好”。
故曰:“纸上得来终为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开封市求实高中 高三(12)班 窦润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