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桥人讲述与编写的有关北伐贺胜挢战役的一些革命传统故事。
1,南桥人称赞贺胜桥北伐革命烈士的诗句:“清江水、淦江水,流入长江都是泪。烈士卒于贺胜桥,活在人间千万岁。”
2,南桥大屋饶退休教师饶浩源撰写对联二幅,以此纪念贺胜桥战役革命烈士:
北洋三军阀祸国殃民罪恶盈天下;
两党首联盟兴师除害功勋耀神州。
贺胜陵园松柏常青芳流百世;
汀泗桥水波洪浩荡浪逐千潮。
3,贺胜桥原党委书记吴国庆挥毫泼墨,我将“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称颂革命烈士,他以孔圣人之经典予以教诲后人,勿忘革命先烈,为振我中华发愤图强,并把我们贺胜桥北伐烈士陵园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圣地,建成我们心中的大花园。
4,下面是南桥大屋饶退休教师饶浩源、为江夏一中全体师生所作的、北伐战争革命传统教育之演讲稿(讲稿):
踏血染沃土,造就一代新人
——为纪念北伐战争贺胜桥战役革命烈士及为纪念北伐革命胜桥七十周年而作的演讲稿:江夏南桥退休教师饶浩源。
一,北洋三军阀,祸国殃民,罪恶盈天下;
两党首联盟,兴师除害,功勋耀神州。
北洋三军阀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他们各自投靠英、美、日帝国主义,各霸一方,各自为政,称北洋军阀,拥兵七十余万,统称北洋军。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同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国内的革命人民,血腥镇压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罪恶滔天,激起了国内革命人民的强烈反对。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国內革命战争。一九二六年七月一日,广东国民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两党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发表“北伐宣言”,有十万人举行了宣誓,组成八个军正式兴师北伐,分三路进军。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长驱直入,各个击破。第四、七、八军进攻湘鄂,就是把湖南、湖北作为主战场,先消灭吴佩孚,再打孙传芳,然后歼灭张作霖,从而统一全国。
北伐军的第四军和第七军是先遣部队,在湖南的醴陵、长沙、岳阳、平江连续打了几场大胜仗,敌军节节败退。吴佩孚闻讯湖南失守,惶恐不安,从保定的老巢来到武汉坐镇指挥,在湖北的南大门摆下两个战场。
第一个战场是咸宁的汀泗挢,南、西、北三面环水,东南崇山峻岭为依托,素称天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八月二十六日第四军的独立团,开始进攻汀泗挢,水势汹涌,几次泅渡进攻,均受敌炮火阻击,由于该团团长叶挺将军足智多谋,依靠当地群众作向导,绕到汀泗挢东北古塘角,从敌人的后面发起进攻,天险的汀泗挢乃于八月二十七日凌晨被北伐军占领。
贺胜桥与汀泗挢相距三十七公里,地势更加险要,西以斧头湖为依托,东临梁子湖,当时涨水,两湖之间陆地变得狭小了。敌军集两万多兵力,六十门大炮,一百多挺机枪,配备在这个狭小的地带上,设三道防线,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吴佩孚亲临这个第二战场时竞发出狂言:“今以贺胜桥一战而定天下。”
北伐军的第四军和第七军担任攻击贺胜桥的任务,当独立团接到作战命令时,***党支部部立即进行政治动员,全体战士人人表决心,个个斗志昂扬,于二十九日黄昏就攻破了第一道防线桃林铺。敌军的一列铁甲车满载来增援的敌兵,企图围攻独立团,地下党带领当地的老百姓背来许多稻草铺在铁路上,堆积成小山一般,阻止了敌人的增援,因此北伐军很快攻破了第二道防线印斗山。吴佩孚命大部队守卫在贺胜铁路桥上,对凡后退的官兵一律斩首示众,并将人头挂在贺站街示众。因此败退的敌军逼得跳水逃命,官兵被杀死和淹死的累计三千余人,敌尸漂浮水面,血水成河,吴佩孚和师长刘玉春狼狈逃窜。北伐军在这次战斗中英勇杀敌,嬴来了胜利,功勋载入史册。
二,贺胜陵园松柏长青,流芳百世;
汀泗桥水波洪浩荡,浪逐千潮。
在汀泗挢的战斗中第四军牺牲的革命烈士一百三十四人,咸宁人民将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汀泗挢的马家山。在贺胜桥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二百六十二人,江、咸两地人民将烈士遗骨合葬于贺站铁路东侧。一九二九年江、咸两地人民分别在汀、贺两处建立了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以昭功绩,启迪后人。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和一九八三年江、咸两地人民政府三次拨款建陵园和牌坊,以慰忠魂。每逄清明节,中小学生来陵园为先烈扫墓,成为孕育革命接班人的圣地。
江、咸两地的人民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感召之下,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当日寇侵华时,在***鄂南特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以保福祠和大幕山为革命根据地,向鬼子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出现“夜袭青山飞机场”,烧毁敌机,歼灭了守卫机场的日伪军。“三对抗日父子兵”,“鄂南纵队逞英豪”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革命故事。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也牺牲了许多革命烈士,湖大教授饶钦农先生在缅怀***鄂南特委书记何功伟烈士的诗中写道:缅怀烈士何功伟,咸宁柏墩诞生地。雄才健笔凌云志,领导抗日游击队。转战鄂南到鄂西,恩施遇害楚天悲。狱中歌声汨罗怨,英雄怒气冲霄汉。狱中遗书劝父亲,惊天动地泣鬼神。清江水与淦川水,流入长江都是泪。烈士卒年二十六,活在人心千万岁。
江夏一中,是江夏区的最高学府,根植于北伐与抗日先烈血染的沃土之上,自创建以来,教育教学质量名列武汉市前茅,每年高考为高等学院输送占应届毕业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格新生,未来的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将从这里起步;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致富的带头人,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腾飞,校誉名驰江夏。为实现革命先烈的宏愿,接过革命的红旗,在这里我为大家写一副对联共勉之:
五自五心牢记住,弘扬时代主旋律;
三厅三室莫羡慕,抵制人间不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