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 我讨厌的不是娱乐,讨厌的是“娱乐至死”, 在这个问题上,度很重要。 人,饿了得吃饭,渴了得喝水,但很少人会不停的吃饭,更少人会不停的喝水。 如果你精神疲倦,可以靠娱乐纾解一下。但当你过量娱乐,你就会变的麻木、缺乏真实感受、内心枯竭。 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进行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娱乐八卦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正在变成一个透明的驱壳,脑袋空空,沉浸于感官娱乐,一步步沦为“废人”。 被残害的人有典型的四个特征: 1、重度路径依赖。在路径依赖的影响下,人天然具有保持现状不变的惯性,这也就是原生家庭影响下一代人生的最终原理。但是深陷其中、不做任何去改变的努力,就会让人渐渐麻木,慢慢走进“废掉”的深渊; 2、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很常见的例子就是游戏。游戏的设计原理就是让玩家以低成本快速获得较多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是游戏趣味性的来源,人在游戏中能体验到高频率的成就感。然而这种行为会逐渐提高你的“满足点”,使得生活中正常的成就很难让你感到满足,进而沉溺于高回报、高成就感的事,哪怕是虚假的。 3、只愿意接收无脑的信息。长期使自己浸泡在娱乐八卦、搞笑段子、朋友圈信息流里,会使自己满足于这种“无脑信息”,丧失思考的耐心和动力。 4、习惯用错位比较麻痹自己。习惯于用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获得优越感以及用别人做A的时间来做B获得优越感,比如在周末做一点工作从而油然而生“我比别人努力”的错觉,麻痹自己“已经很棒了”。 5、学习只做一半。只做学习中简单的部分,拒绝去做更加复杂的另一部分。比如从朋友口中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知道是比存银行回报更多的新理财方式,浏览了网站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却拒绝去做更深一步的学习,了解各种资产的特点及自己的情况到底适合哪种产品;比如学英语只知道每天背单词,却从不会动手去试着写英文文章…… 山西有一位军阀曾说:跟不上地球自转的表是废表,跟不上时代进步的人是废人。 问题的关键是:谁让我们一步步残废?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耍手机的普遍性、对一代代人身心的摧残,惰化,漫说复兴,可以想像,未来的中国人无论精神、体质,都将弱不经风,不堪一击! 手机 ,手机,人人耍手机,中华危机! 新版东亚病夫将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