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迪只是想当下舒服一点,他可以一次次申请保释、可以和欺负自己的人打架、可以拉帮结派打赌新入狱的人会不会哭,他会为人生都要在监狱度过绝望地哭,也会得到一点奖励就高兴地要命。
但安迪从刚进监狱就打算逃,这个计划跨越了十年二十年,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没有太多极端的情绪,也不会对谁过度谄媚或是吸引注意,当注意力在更远的地方,人不会为一时的得失计较,这也许是被眼前的问题困扰到的我们也应该学习的。
第三,从更高维度向下兼容,是一种慈悲与舍得付出。
监狱里的人,一开始都赌安迪会在入狱当晚就哭,可后来他们慢慢都成了安迪的朋友,帮他经营图书馆,帮他找打磨棋子用的石头,帮他证明他真的没杀人。
是因为安迪先让他们得到了啤酒、看书和听歌的权利、接受教育的机会才慢慢结下的友谊。安迪和他们的差距很大,在他制定一二十年的越狱计划时,他们可能还在为无关小事赌上一包烟,但是他从没有计较过付出是否收到回报。
我想站在更高维度,有更强的能力,不再将付出当成互换的第一步,而更像是一种馈赠和不吝的引导。
而且安迪没有杀人却还是反思了和妻子相处时的问题,并觉得自己也有部分问题,他已经不再计较对错,而是用更慈悲的角度释怀了。
4.习惯会让人忘记初衷
老布出狱后适应不了现代社会,自杀了。瑞德出狱后理解老布的处境,也觉得自己和监狱外的环境格格不入,也有轻生的念头,他把这种感受称之为自己被“体制化”了。
环境对人的影响深刻且难以磨灭,不被环境影响的人几乎不存在,众人皆醉我独醒只是一种错觉。
接触什么样的事物,就慢慢会有相同频率的改变,这些新鲜刺激的、让人印象深刻或者想要排斥的事情都在不经意间变成认知的一部分。当人在一个群体中获得自我认同和价值感后,习惯了这种生活就会慢慢忘记初衷,换句话说,找到舒适圈了。
好多自我提升的文章会写,一定要脱离舒适圈什么的,一部分人会像打了鸡血往前冲,奋斗自我突破之类的,另一部分人会说都舒适了干嘛要脱离,我就躺平。
我觉得,除了拥有“必须挑战更高目标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的性格的人,其他人还是会追求到一个不错的舒适圈长久稳定生活下去的。
到哪一步能停下来说“嗯,就到这里了”呢?我想一方面想起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不会觉得没有追寻到感觉遗憾,另一方面,在这种生活状态里能让人认真生活,不变颓废吧。
混吃等死不是舒适圈,是毒圈,认真工作,好好吃饭,对自己有要求,这也不是躺平,是舒适生活。
日常看书观影写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