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秦岭深山农家乐

时间:2021-09-3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安宁 点击:
秦岭深山农家乐
 
  这是秦岭深处一家普通的农家乐。汤峪河在两岸耸立云天的青山夹持下从门前匆匆流过,哗哗的流水声不舍昼夜的歌唱着。为了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为在此避暑的城里人。
 
  大门两侧是一副引人注目的楷书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主人说,这是曾在此居住过的抗日名将杨虎城将军的外孙杨乾坤亲书送他的。只可惜我去晚了几天,空留下无缘和杨将军外孙相见的小小遗憾。进得大门,迎面是八个隶书条幅占满了整堵墙。内容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把个农家乐营造的像书法艺术馆。
 
  他家约有四十间房子,布局装饰算不上最好的,却颇有些一房难求,可见主人经营有方。房客中有位大名鼎鼎的国画家,笔名秦人。他每天上午会雷打不动的在门外大棚下作画。老师名气虽大,但人很随和。他已经在这家住了六年,每年都是三个月。他说,这里空气好,凉爽,清净,是画画的好地方。我慕名将自己的一本书送于老师,顺便怯怯地小声说了句:“可否得到老师一幅画?”老师干脆答到:“这还用说!”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笔名的真实笑话:住一块儿的一位陕北朋友一天外出了,中午打电话问妻子现在干嘛?妻子答曰:“和秦人在一块。”电话那头丈夫马上怒气冲天:“你耍的还大得很!”妻子知道丈夫误解了,因为陕北话“秦人”和“情人”发音是一样的。赶紧解释道:“是和画画的秦人老师在一起。”电话那头的丈夫这才听清了咋回事,自己不仅先笑了起来。
 
  几年前,就在秦人老师深山避暑的日子里,咸阳和西安碰巧各有一位女子先后也来此避暑。她们都酷爱画画,于是机缘巧合让她们成了秦人的徒弟。为了跟秦人老师学画,她们每年也都到这家居住,如今已经是第四年了。秦人作画时,她们负责服务,拉纸、换水、挤颜料。趁机向老师学习画面布局、运笔着色技巧。
 
  人常说无巧不成书,这世上原本就有太多凑巧的事。咸阳有位书法家,笔名诚信,偏偏也住到了这家。老人已是耄耋之年,却精神矍铄,腿脚麻利,耳不聋眼不花,平凡的就像邻家的老爷爷。他特好说话,谁开口要字都给,也在这里住了四年了。他和秦人老师一个画画一个写字,给此处增添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如今这家农家乐的房间里、走廊上,悬挂的不是秦人的画,就是诚然的书法作品。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文化馆呢。
 
  再后来,陕西师范大学一帮退休教师也来到这家。我爱好文学,自然喜欢中文系老师。一打听,内中还真有一位中文系教授李老师。我喜出望外凑上去作了自我介绍,把我写的一本小书送给了李老师,请求指教。李老师全然没有学问家的架子,马上和我加了微信,还说以后常联系。
 
  这家人其所以能拉来回头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饭菜做得好。说服不了客人的胃,肯定留不住客人。看到这家女主人,我想到了两个形象:“文君当垆”、“豆腐西施”。她个子不高,穿一件合身的淡色连衣裙,脑后长长的马尾巴直达腰际。说话不紧不慢,声音不高不低,却能把一日三餐调剂的让你吃了这顿想下顿。山里的野菜、核桃、玉米、洋芋,还有河畔水灵灵的菜蔬,河对面的散养土鸡,在她手下都变成了城里人可望不可即的美味。
 
  汤峪长约四十里,是明清之际关中通往安康商洛的商贸交通要道,现沿河畔住着不到五百户人家,约两千多人。过去都是山路,连自行车都骑不出去。山民们多以挖药材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苦。近十年来,随着山外进山避暑者逐年增多,这里陆续建起了二百多家农家乐。从业人员有八九百人,每家农家乐每年经营三个月,纯收入约在八到十万元,二百多家就是两千多万。还有四五百人在农家乐打工,工资又是四五百万。就凭这些农家乐,山民们富起来了。漂亮的三层四层农家乐一座座建了起来,设施齐全,高档舒适。
 
  每天早上、下午,熙熙攘攘的人流沿河在山路上散步。路边不时会有卖山货的小摊,让人觉得就像是在赶集。耳畔是哗哗的流水和鸟叫,抬头满目青山,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那种惬意城里人再富有也享受不到!每当我看到这些都会想:山里人有了致富门路,山外人有了避暑佳处,这是多么相得益彰的好事啊!墙上的一幅标语对这里作了最好的诠释:“践行‘两山论’,保护父亲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