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春天伊始话打春

时间:2022-0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安宁 点击: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壬寅年立春这一天隆重开幕了!选择这个时间点,既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源远流长的特有古老农耕文化,又隐喻了春潮滚滚欣欣向荣的中国大好发展形势,也预示着北京冬奥如春天一样,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就像宋人周垕的诗句:“不论山巅与水涯,春来何处不荣华。”

春天伊始话打春
 
  立春是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首节,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起始,是节气意义上农历新一年的真正开始,因此尤显重要。农人在家里窝了一冬,满目枯黄的景色看了几个月,积攒了浑身的力气,心里早就盼着春天赶快到来,好把希望播撒到地里。渭北人把立春叫打春,好像春天是一个赖床撒娇的孩子,天亮了就是迟迟不肯起床,还需要母亲在屁股上轻轻拍打几下,催一催,才肯懒洋洋不情愿地起来。
 
  立春前一周左右,奶奶妈妈们早就准备好了红布条,给自家房前屋后的树枝上、大门上、门环上、牛槽上,风箱柄上,厨房插筷子的竹编小器上,到处都拴上红布条,连狗项圈上都有。为的是提醒春天,别忘了早日回归农家,还兼有争着邀春先到自家的意思。门环上的红布条,是要借敲门声催春加快脚步,牛笼嘴上的红布条,是借牛吃草时脖子上的铃铛响声唤醒春天。孩子们的胳膊上,毫无例外都会缝上一只早已准备好的布艺小公鸡,渭北人叫它“鸡咯咯”。从名字就知道它是一只爱叫的小公鸡。孩子活泼好动,生命力最强,缝在孩子胳膊上的小公鸡,会随着孩子们的蹦蹦跳跳叫得更欢,让春天在公鸡的叫声中赶快归来。这些无不体现一个“打”字。“打”是动词,打春是拟人化的说法,本是书面用语。而今却从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人口中出来,由此管中窥豹,可见渭北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
 
  其实打春习俗来自古代。我国是农业古国,在古代,每年农历立春,都会由县太爷主持开耕礼——“土牛鞭春”(又叫迎春、打春),标志着新的一年春耕开始。“土牛鞭春”起源于周、秦时期,盛行于广大农耕地区,是重要的农事民俗活动。新安县城南头的后海南山村,就保存着一座创建于明代的“春牛堂”,明清时期新安官民就在此举行开耕礼。立春早晨,开耕仪式由县官主持,在土牛前摆设香案,供奉三牲、水果和酒浆,行一跪三叩礼拜祭祀。县太爷鞭打的春牛用土堆成,牛肚子里放上五谷,牛身用彩纸装饰。祭祀完毕,县官左手扶犁,右手扬鞭,作犁田和鞭打土牛状,以示开耕大吉。之后农民将土牛打碎,争抢土牛的泥末和牛肚子里的五谷,带回家中撒在猪圈、牛栏、鸡舍及田地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农民争抢着邀春到家的习俗里,包含的是他们对春天的美好期许,对丰收的无限期望。春风拂过大地之时,便是遍地耕牛涌起春潮之期。就像宋人王鎡所言:“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