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形状,是你自己决定的 联系导演柯孟融无果,于是翻了一晚上他的ins和飞丝补课。
直到翻到飞丝补课2017年和ins上2010年他的第一条状态。 他不会觉得我是个变态吧…… 1.影片中的诅咒都是假的、虚构的。 2.片尾字幕“谨以此片纪念我的小天使”指的是导演的狗狗,黑鼻。 3.剧本中朵朵本来是男孩,叫仔仔。 4.饰演朵朵的女孩叫黄歆庭,这是她的银幕首秀。 5.片中朵朵身上的伤以及boss的造型,灵感源自几年前在网络流行的“让人极度不适”的照片。 千万不要手贱去搜索“蓬莲乳”“空手指”。 慎看! 6.影片一共有150个特效镜头。 7.影片原计划叫《鬼岛》,是三段式电影,“咒”是其中的一段。 后面还有“醃”和“困”,其中《咒》是实验片,《醃》是传统鬼片,《困》是亲情惊悚。 8.导演准备拍“一字三部曲”,《咒》是第一部。 后两部从“醃”“困”“偶”“葬”中四选二。 三部故事独立,但都改编自台湾真实的恐怖故事。 9.导演计划拍摄《咒2》,不在“一字三部曲”中,而是是算作三部曲的外传。 《咒2》源自导演曾经笔记中的灵感,故事只发生在小孩子身上,但内核非常“成人”。 主角依旧是朵朵。但拍摄手法会“彻底不同”。 10.片中吃头发的青蛙是假的。 11.佛母脸有20几个版本。 再赠送几个吧: 12.导演要求《咒》的全体演员,除非剧情需要,禁止上妆。 13.关于结局,以及朵朵的生死,导演给出了两种解读: “①.如果《咒》對你來說是純銀幕內的故事;你怎麼看最後一個鏡頭,不要懷疑,它就是你心中想的那樣!實在很希望觀眾用自己的意識決定這部電影的世界,要是每個觀眾感受、意識到的「結局」各自不同,該有多切題。 ②.如果《咒》對你來說跟你處於同一個時空;那麼朵朵是死是活,就是整體互動的一部分,越多人*祝福*,她就越? 目前看起來,她應該是可以活著拍第二集了。”——柯孟融 14.在删减片段中,出现了女主打“黑蛋”的段落。导演称,其实在《灵媒》上映之前,《咒》就已经拍完杀青了。 这个段落纯属巧合。 (在东南亚,人们相信可以通过打破鸡蛋来判断是否“染邪”,黑色即为“染邪”) 15.有些观众说看完电影后被诅咒,比如开关莫名失灵,扫地机器人怎么也扫不完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玩笑,也是营销的手段之一。 大家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了。 16.试镜时,本应该试镜2场,但蔡亘晏(饰李若男)接连加试镜了三四五六场……最后干脆演了6个钟头。 导演说她再“瘸病破碎一点”就好了。 结果蔡亘晏立刻断食。 她也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和respect。 17.影片在上映时,曾让“八字轻”的人免费观影。后来还传出八字轻的人不要看电影,否则容易中邪。 这些都是营销。勿当真。 (影片当时分级为15禁,即15岁以下不得观赏) 18.《咒》中的“祝福”手势分3步: 19.洞穴中有很多童子像和镜子,其实是为了封印住大黑佛母。 洞穴里都是镜子,为的是让佛母的诅咒在镜子上不断反射反弹,但出不去。 每个童子像指向的都是死路,而且都有一面镜子,为了是让佛母迷路。 而且死路尽头摆放的都是祭品,但不完整。 为的是让佛母不断寻找祭品,在镜像的迷宫中迷路。 从而实现封印。 20.朵朵在医院里出来时,明显有人牵着,这个“人”就是佛母。 也是佛母引导朵朵找到六年前献祭的小女孩。 因为佛母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她想让朵朵的母亲找到六年前的女孩,并从女孩身上取下东西去献祭,这样朵朵母亲就会把她释放出来。 朵朵的“染邪”,朵朵妈妈的献祭,佛母都早已计划好。 至于为什么佛母计划这么周全。 导演称“God works in a mysterious way”(神明总是以神秘的方式在运作)。 “冥冥之中她都早已计算好了。” 21.《咒》并不是第一部华语伪纪录片,第一部其实是2016年没能公映的《中邪》。 22.影片的主体其实是一个感人的母亲献身救女儿的感人故事。 而影片的内核则是“世界的形状,是你决定的”。 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不是没有道理——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个人,常常无法感知和判断世界最客观的样子。 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其实是由你对世界的理解决定的。 比如导演说自己没有恶意,但我们无法真正知道他是否有恶意。 如果你选择信他,那么你认知的世界就是他没有恶意。 如果你不信,那么你认知的世界就是他恶意的在拍片给我们诅咒。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你的世界取决于你的意志。 同样,你的意志所改变的,是你认知的世界,而非客观的世界。 这便是影片的内核和主题。 23.翻了一晚上导演的ins和飞丝补课,发现导演柯孟融其实是一个很可爱,很有爱,很执着很认真,有梦想的人。 导演他很爱他的狗狗,第一个状态就是他家的黑鼻。 背景墙也是黑鼻的照片。 他是个影迷,喜欢李安奉俊昊,把诺兰的《黑暗骑士》当成神作。 影片拍摄过程中,他不断思考如何做好导演的工作,如何让演员表现的更好。 而且,他也非常关心观众的感受。 最后关于晦不晦气。 有网友说“只有封建迷信的人“更有甚者称“只有智商低的人”才会觉得电影晦气。 站在道德制高点,疯狂射击其他影迷。随意给其他人贴个标签,看个电影还分三六九等。其实觉得《咒》晦气,再正常不过,跟封建迷信没多大关系。而且这也正是导演想要的观影效果(并无恶意)。通过电影给观众下咒,《咒》不是第一个,比如《午夜凶铃》《厉鬼将映》。确切的说,这也不叫给观众下咒,而是叫“打破第四面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