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为什么苦难叙事在中国会如此有市场?【隐入尘烟观后感】(2)

时间:2022-11-1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及格米 点击:

  可是这种组合的故事,主人公在这样的苦难面前始终是被动的,善良往往又暗含着一种不反抗,他们让善良的人承受巨大苦难,最后再通过极其煽情的笔调赞美这种善良,在赞美的糊弄下,历史虚焦了,悲剧合理化了,真正的矛盾被回避了。这样的叙事对苦难缺乏任何最基本的反思。

  鲁迅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做到了他自己笔下那种真正的猛士,他写祥林嫂的苦难,写闰土的苦难,是连带着将他们背后的结构一齐牵扯出来的,一样他都不躲避,他以笔为剑,将造成这些人苦难的原因追问到底。

  鲁迅那样反思苦难的叙事非常好辨认,然而关怀苦难和消费苦难之间本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思考了很久,积攒了一些具体的区分经验。首先我们可以觉察的是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一层隐形的权力关系。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是谁?被叙述者是谁?他们或许是同一个人,或许不是。这种叙事关系是否公平?被叙述者是否有充分的主体性?叙述者有没有虚焦某一些部分?都是可以思考的。

  好的苦难叙事,观众是能通过许多细致入微的呈现看见苦难的肌理的,这个时候苦难就不再作为符号存在,而是实实在在的过程,被深切地看见,被真正在乎。这个时候苦难不再是任何事物的工具,它们只属于苦难的承受者本人。

  单从“如何看”的选择上,我们就已经能感知不少。一份叙述视角背后的是功利心还是慈悲心,是傲慢、不忍还是抵达一种清净的无情,都会以一种微妙的气象渗透进这个故事的质感里。其中有太多微小的可以区分的部分了,我们都说不出那是什么,但是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