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平等:奏响亲子交流的和谐圆舞曲(6)
时间:2023-03-1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次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信和形象,总是用气势压倒孩子,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不仅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犯了家庭教育中的大忌。父母如果不主动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过失,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父母其实总是出错”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一旦孩子对父母不再信任,那对父母的教诲也同样不会放在心上。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如果你要请家长,就请我妈妈,不要请我爸爸。”老师觉得很奇怪,就问孩子原因,这个小朋友说:“如果妈妈说我打我,我会乖乖的;但是如果爸爸再敢打我,我一定会去报警。”
同样是挨打挨训,在孩子的心中,他愿意接受妈妈的惩罚,但是不甘心接受爸爸的惩罚,原因就在于妈妈说他打她是循着道理,而爸爸说他打他是依着自己的脾气,自己心里不痛快了,看到孩子就批评批评,完全没有原则,所以孩子心里不服。家长如果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或者冤枉了孩子,一定要给孩子“平反”,否则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小疙瘩。
“罗宾斯,我和你讲了许多次要守时守约,否则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也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这样认为吗?”
“的确不好,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父亲有些生气了:“怎么能说没什么了不起呢?你养成这样的毛病,长大会怎么样呢?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看见父亲生气,罗宾斯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过得很不错吗?没见你有什么麻烦呀?”
“你是什么意思?”父亲没想到话题会转到了自己身上。
“你大概忘记了,好几次你答应来参加我们学校的活动,我都告诉老师你会来,你却到活动结束了都不见人影。”
“那是因为我临时工作上有事情,而且那些活动也不是一定非参加不可……”父亲注意到儿子不屑的,甚至有些讥讽的表情,尴尬地停住了。
接着他说:“罗宾斯,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我当时的确有急事不能来,但我应当事先或事后向你解释一下,甚至去向你的老师解释,我真的很抱歉,你能原谅我吗?”
罗宾斯有些感动:“没关系,我知道你很忙。下次打声招呼就可以了。”
“你们下一次家长座谈是什么时间?我一定把工作安排开。当然如有意外我会和你联系,好吗?”
“谢谢!”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误。及时而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相信一定会赢得孩子更多的尊重,还能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
有一次,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因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次子立雕看见了。立雕挺身而出,批评父亲不该打小妹,并且“大义凛然”地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闻一多一愣,沉思片刻后走到立雕面前,十分严肃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我现在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希望你们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
父母应当意识到:当自己向孩子道歉时,就等于在教孩子相信他自己的洞察力。如果父母不停地批评孩子、辱骂孩子,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对生活本质和对世界的负面看法。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父母也一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通过道歉,家长塑造了自己关爱他人的行为模式。孩子会永远记住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勇敢地对待自身的缺点,这种勇气与坦率会鼓励孩子做终生的探索与自我培养,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当一个不唠叨的家长更受欢迎
有个妈妈要出门,把明明一个人留在家里,对孩子讲:“孩子,妈妈要出去啊。你一个人在家要小心,遇到坏人不要开门,遇到收物业费的也不要开门,无论这个人说什么都不要开门;还有啊就是,饭妈妈都给你准备好了,你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就好;另外还有下午要帮妈妈坐一壶开水,记住了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