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效率:让成绩优异的点金大法(5)
时间:2023-03-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次
摇头晃脑读经典,和孩子一起投入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英文学习,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双语辅导班。然而有很多家长,从来没有重视过文言文的学习,认为古文这些东西已经是非常过时了的,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更由于中国的历史自五四以来,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将文言文打入了冷宫,使古文的这些精粹被打上了“迂腐无用”的标记,实际上这样的认识是大错而特错。
唐德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红学家,是胡适先生的得意门生。在他70岁的时候,曾经著了一本《胡适杂忆》,在书中以很客观的态度反对了当年胡适取消文言文的做法:
“笔者本人就是胡先生所称许的,当年新学制所受教育的小学生之一。‘公立小学’一概都照政府的办法教白话文。我祖父是革命党,他的头脑是很新的,但是,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最后连《左传选萃》和《史记精华录》也能整本的背。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去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春天,家长送我们上初中,必须有一张小学文凭,所以就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还很清楚记得,我们在公立小学所上的第一堂国语课,就是有关早晨那个公鸡的白话诗,他的诗是这样子的: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喔喔喔,喔喔喔。
“那时,表兄和我三个人都已经会背诵全篇‘项羽本纪’,但是上国语课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和其他六年级同学一起大喔而特喔。在我们楼下就是小学一年级,他们国语课我记得几句:‘叮当叮,上午八点钟,我们上学去。叮当叮,下午三点钟,我们放学回’。那时小学生们念国语还有朗读的习惯,所以早上早自习,晚上晚自习,只听得全校的孩子一边喔喔喔一边叮当叮,好不热闹。”
胡适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开始背古文,到了九岁的时候,自己就完全能看古典小说了,语文水平已经是相当得高,到了十一岁,他已经看完了三四十本古典小说,并读完了《资治通鉴》。到十三岁的时候已经把《左传》读完了。
胡适从小就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学英文也学得很快,二十岁的时候就出国留学,二十七岁时,他凭借自己优异的古文水平,写了《先秦名家研究》,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地就让他通过了论文,拿到了博士学位。二十八岁的时候回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
胡适的成就完全得利于扎实的古文功底,但是,在胡适成名之后,他做了一项对中国后来影响深远的决定,就是建议教育部不要让儿童再读古文。从此之后,中国文坛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人学术的水平能高过胡适。
孩子小时候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把有用的东西都装在头脑里。多让孩子接触中国历经千年的古文精华,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古文的美感。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背诵过的古文古诗,可以牢记在心。
有的家长会怀疑:孩子毕竟很小,古文的内容又很深奥,读了背了却不理解,那不是白背了吗?实际上,孩子在背的时候不理解是肯定的,我们也不需要他们来理解,只要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美感,能够体会到读诵的愉悦感,能够深深记在脑子里就足够了。孩子将来有一天是会长大的,他会用几十年的人生阅历来懂小时候背的这些东西,随着他将来经历的增加,理解也就越深刻。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也提及求学时期学习文言文对他的影响是终生的。他在念中学的时候,父母要求他背《孟子》,他当时并不了解其中的意义,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载记忆之中。在他成年之后,《孟子》中的话居然成为了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在他的心中形成了一套价值体系。每当他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时,都会从孟子的话中得到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思想。
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的重大思路也是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理念:他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变定律,是和他大学时读《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讲阴阳消长、阳盛阴衰,促使他怀疑奇偶不变定律。可见在文言文经典中蕴含的无限潜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