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2000瑞尔的纸币,柏威夏寺。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柏威夏寺地形有多特别。北纬14°23′18″东经104°41′02″,恰好位于泰柬边界的扁担山脉,是从北边的泰国伸进柬埔寨的一个倒三角高地,寺庙位于制高点,再往南就是落差500多米的悬崖峭壁。当年泰国与法属印度支那签订条约划分边界时,地图是法国人测绘的,故意让分界线在寺庙附近绕过分水岭,便于把柏威夏寺划归印度支那,种下日后泰柬领土争端的祸根。
等高线图上看得更清楚,泰国一侧的呵叻高原与柏威夏寺自然相连,落差不大,而柬埔寨一侧是低地平原。这也是为什么柏威夏寺虽然被划入柬埔寨却更容易从泰国一侧到达的原因。在1998—2008年间的和平时期,游览柏威夏寺最便捷的路径是从曼谷乘汽车或火车到泰国东北省会城市四色菊府,再坐两小时“双条”(皮卡改造的简易客车)便可抵达边境。据说路况良好,公路几乎直达柏威夏寺入口。游客无需办理柬埔寨签证,把护照扣押在边检站(必须当日取回,返回泰国,不可留在柬埔寨境内过夜)即可步行进入柬埔寨,登上162级石阶(约120米高)后,山顶就是柏威夏寺。
从柬埔寨这边过去要麻烦得多。通往边境地区的道路只有在11月到次年5月的旱季能够通车,雨季泥泞不堪。用拼出租车的方式需要一整天才能从金边或暹粒到达离寺庙9公里的斯拉恩小镇(Sra’aem),然后搭摩托车走完这9公里土路抵达柏威夏寺山脚下,最后还要爬上500多米高的绝壁。相比泰国那边轻轻松松过来一日游的人们,走这条路的肯定是喜欢自虐的少数派。
但情况在2008年柏威夏寺申遗成功后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申遗这件事突然揭开了泰国人的历史伤疤,与政府敌对的政治派系看见了一个可以借此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为己造势、打击对手的良机,一时间,呼吁柬埔寨将柏威夏寺“归还”泰国,就成了无比政治正确的声音。两国争端升级为武装冲突后,泰国一侧去往寺庙的通道就被切断。好在柬埔寨近年道路状况大有改善,现在从暹粒出发只需三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山下,只不过最后一段攀登500多米高的悬崖还像从前一样艰难,要么花两小时步行登上2000级台阶,要么另雇摩的或四驱越野车沿着极陡的坡道(坡度达到令人汗毛直竖的35o)硬冲上去,此外别无选择。
二
评估此行风险与困难,主要有三点:
一、局势。从新闻报道得知,2008年泰柬首次因柏威夏寺归属问题爆发军事冲突,以2011年的几次交锋最为激烈,双方出动了重型武器。其后英拉政府上台,火药味淡化,双方不再动武。2013年11月,海牙国际法庭维持1962年原判,再次裁定柏威夏寺及周边4.6平方公里争议土地主权归属柬埔寨,也未激起泰国军方反弹。2014年泰国军事政变,英拉下台,而边境依然平静。当然,双方仍未结束对峙状态,两国政局走向、军方策略及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都是随时可变的参数,只能说柏威夏寺目前是座休眠火山,远未彻底熄火。不过,我敢说近日内发生局势突变的可能性也不大,去柬北前线当战地记者估计是小概率事件。
二、地雷。1970—1998年柬埔寨内战期间,尤其是红色高棉控制时期,地雷和未爆爆炸物(简称UXO,包括炮弹、空投炸弹等)泛滥,而柏威夏寺曾被红色高棉占据多年。查阅联合国网站得知,截至2007年申遗前夕,寺庙周边探明雷区面积4334844平方米,埋着中国、苏联、越南和德国制造的11种地雷及游击队土制地雷。“拆弹部队”排雷多年,已扫清寺庙核心区域,但附近山谷仍然存在数量不明的未爆地雷和其他爆炸物。我在阿富汗内战期间有过行走雷区的经验,最根本的一点是严禁脱离主路,只在确认无雷的地带行走。相信柏威夏寺景区已是零地雷状态,只要不越出景区范围就没有问题。实际上游客也不会有迈出景区的可能性,像柏威夏寺这样的军事重地,乱走一步都会被军人喝止的。
三、路况。从暹粒经安隆汶(红色高棉头目布尔波特的葬身之地)到景区管理处的公路90%以上已铺设路面,参加旅行社组织的一日游可以不必操心交通问题。我没有想到的是,从景区管理处到山顶那最后5公里路段异常惊险,摩托车铆足了劲才冲上坡顶,我心里一边佩服摩的司机车技了得,一边心有余悸地想:下山俯冲岂不更惊悚?果然,下山后,惊魂未定之时,见一位日本游客坐着另一辆摩托车下来,她紧紧抱住司机,脸色都变了,不停地说:“可怕!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