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依现存资料,《挣扎》的监制、编剧、导演三个重要岗位并非由左翼人士担任,而吴蔚云、吴印咸、汤晓丹、田方等人在片中的贡献难以衡定。 (4)顾肯夫《神州派》,《神州特刊》1926年第3期,第12页.。 (5)参见《中国电影艺人访问记(七)》,《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3日,第5版.另外,1934年1月5日《申报·本埠增刊》刊登的<青春之火>的导演》与《人文嵊州》2016年总第6期刊登的《早期电影导演裘芭香先生传记》中,均将其记为 “美术部主任”。 (6)爱美剧,英文 Amateur 的音译,是20世纪20年代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戏剧主张。本意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职业戏剧, 但在当时更强调对艺术的追求, 因而一些商业宜传中借用此称谓以彰显艺术水平。 (7)《申报·本埠增刊》1927年9月22日,第2版。 (8)参见《中国电影艺人访问记 ( 六 ) 》,《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2日,第5版。 (9)龙子《<挣扎>中的新曲》,《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6月11日,第5版。 (10)《修剪部分一览表》,《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1933年第2卷第25期,第33页。 (11)《天一影片公司与北京大戏院特别启事》,《申报》1933年10月4日,第1版。 (12)《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4日,第11版。 (13)从《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1-4日刊出的《天一简讯》《电影小说《挣扎》》《中国电影艺人访问记》等来看,是为了给中秋节上映的《挣扎》做预热。结合历史语境可推测,电影因检查改映并非是天一公司主动的商业策略。 (14)《申报》1933年10月8日,第14版。 (15)森君《<挣扎>之我见》,《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15日,第7版。 (16)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影印珍藏版》,钟大丰、吴冠平主编《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 (17)(19)摩尔《<挣扎>评》,《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10日,第11版。 (18)荷英女士《评<挣扎>》,《文化界》1933年第1卷第3期,第95页。 (20)叶青、黑星、意之《评<挣扎>》,《晨报·每日电影》1933年10月9日,载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530页。 (21)其然《<挣扎>看后的话》,《申报·本埠增刊》1933年10月18日,第5版。 (22)参见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 (上)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第284页。 (23)虽然《申报·本埠增刊》刊载的许幸之《电影小说<挣扎>》一文,以及《中国电影发展史》一书中提到了“一·二八事变”,但此次放映的版本中,没有交代最后发生的是什么战争。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 (一)》,南京:凤凰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25)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胡蝶回忆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第22-23页。 (26)佐临《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人民日报》1981年8月12日,第5版。 (27)汤晓丹《路边拾零》,《上海电影史料》1992年第1辑,第18页。 (28)据夏衍 “编者小引” 中所述, 讨论背景为美国电影中 Talkie ( 对话电影 ) 渐渐取代了Movie ( 此处指无声电影 ) 的现象。此次讨论共有19人参与, 出版于1930年3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