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农历二月初六,元军向宋军发动总攻。其时,为了备战,宋军已在张世杰的指挥下,烧毁才居住了几个月的房屋——包括小皇帝和太后的行宫,全体军民搬到几千条船上。这些船在江阔水深、受潮汐影响的潭江口,形成了一座雄伟的水上城市。
张弘范要让文天祥亲眼看到南宋的毁灭。他把文天祥押到他乘坐的大船上,从远处观看这场声势浩大的海战。涨潮时,元军战船随着海潮向崖门进攻,张世杰令人意外地没有坚守崖门,而是让战船排成一字长蛇对敌。
战斗无比惨烈,元军船上的文天祥痛不欲生。他眼睁睁地看到宋军溃败,士兵被元军杀死或被逼跳海。其时,陆秀夫护驾于帝舟中,帝舟比一般战船大,紧急间难以突围。陆秀夫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先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一一推下水,从容对小皇帝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而后,他背负年仅七岁的赵昺跳进大海。张世杰突围后遭遇飓风,溺水而死。这样,宋末三杰就只剩身为俘虏的文天祥了。几天后,崖山海面浮出十余万具尸体,绝大多数是南宋军民。杨太后在听说小皇帝遇难的噩耗后,大哭说:“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随即蹈水自尽。
我来到崖山附近的宋元海战旅游区时,人迹罕至,满坡龙眼挂着累累果实,在炎热的夏季风里等待成熟。翻过面向崖山的那面山坡,我找到了慈元庙。慈元庙,那是明朝时为纪念杨太后奉节尽忠,也是为纪念南宋军民这场惨痛遭遇而修建的。从慈元殿到慈元庙,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饱含着无数身逢国难者悲苦绝望的命运和后人滔滔无尽的兴亡之叹。
对这场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亡国之战,文天祥的悲痛难以自抑,他先后有多篇诗文记录此事。他自陈:“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当是时,他也想跳海,但被元军所阻。崖山战后,胜利者张弘范大摆宴席,再次劝降。他对文天祥说,你效忠的大宋已经灭亡了,作为臣子你该问心无愧了。你一心求死,可即便死了,又有谁记得你呢?如果你能像事大宋那样事大元,大元的丞相,非公莫属。
文天祥流着眼泪回答说,国家灭亡却不能施救,做臣子的简直死有余辜,哪还能为了偷生而事二主呢?商朝灭亡了,但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是为了尽到自己的忠义,绝不会因国家的存亡而改变。
张弘范听了,深为动容。对这个敌对阵营的高级官员,他竟生出强烈的同情与理解。以后,他不仅在生活上优待文天祥,还把与文天祥失散的仆人想方设法找回来,送到文天祥身边。更重要的是,他向忽必烈上书,详细说明不能杀文天祥的诸种理由。
得知文天祥不肯受降后,忽必烈感慨地说,谁家无忠臣。并下令把文天祥押往大都。
于是,便有了从南海到大都的漫漫征途。孤忠者,踽踽行走于他最后的大地……死在故乡的人是幸福的
1279年四月二十二日,张弘范派一个叫石嵩的军官负责押着文天祥,迈出了前往京师的第一步。
这支小小的队伍从广州北上,经英德、曲江,来到南岭脚下的韶关。这天晚上,文天祥借宿于韶关城外南华山中的南华寺。南华寺建于6世纪初的梁武帝年间,到文天祥时,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这座位于曹溪畔的古寺,更知名的是它曾作为禅宗六祖慧能的驻锡地。慧能圆寂后,肉身一直完好地保存于寺中。但文天祥惊讶而又伤感地获悉,元军南下灭宋的连年战争中,被信徒认为肉身成圣的慧能,竟然也被元兵“刲其心肝”。文天祥感叹:“乃知有患难,佛不能免,况人乎?”
告别凋敝的南华寺后,文天祥进入横亘于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大山,那就是五岭中最东边的大庾岭。穿行于群山间的古道,既是沟通广东和江西的捷径,也是连接南粤与中原的古老通道。古道从大庾岭中的梅岭穿过,山的垭口建有险要的梅关。梅岭和梅关,都因唐代诗人张九龄凿山开路时广植梅树而得名。时值初夏,梅花早已开过,但季风从南海吹来的水汽,遇到南岭阻挡后化为连绵雨水。文天祥是江西人,走过梅关,也就由广东进入了江西。远行的游子回到故乡,却是以这种被押解的方式。风雨中的文天祥感慨万千,心绪难平,写下一首《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
从广州到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一路多是陆路,路途十分艰苦。到了南安军以后,发源于南岭北坡的赣江支流章水,能够通行小船,文天祥得以舍陆登舟。当然,弃陆路走水路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与南安军接壤的赣州,曾是文天祥做过官的地方;赣州更北的吉州,则是文天祥的老家。文天祥起兵抗元时,多次转战其间。因此,对江湖上盛传的宋军残部可能在途中劫走文天祥的传言,负责押送的石嵩颇为担心,他把文天祥秘密安排到一条小船上,悄无声息地顺流而下。
至于文天祥,正在着手实施翻越梅岭时就拟定的计划:绝食自杀。
文天祥计算过,如果从南安军开始绝食,那么七八天后,也就是他活活饿死时,客船正好沿着章水进入赣江后航行到故乡吉州(今江西吉安)。作为大宋王朝的孤忠之臣,文天祥最后的愿望是死在故乡,长眠于故乡温暖潮湿的红土中。
一個夏日的午后,满耳蝉唱中,我登上了始建于北宋的八境台。凭栏远眺,发源于武夷山的章水和发源于南岭的贡水在不远处交汇。交汇后,它们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赣江。赣江开始的这座城市,就是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