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朱子语类·卷三十五·论语十七(11)

时间:2022-12-1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兴於诗”,此三句上一字,谓成功而言也,非如‘志於道’四句上一字,以用功而言也。椿
  仲蔚问:“‘兴於诗’与‘游於艺’,先後不同,如何?”曰:“‘兴、立、成’,是言其成;‘志、据、依、游’,是言其用功处。夔孙录云:“‘志、据、依’,是用力处;‘兴、立、成’,是成效处。”但诗较感发人,故在先。礼则难执守,这须常常执守始得。乐则如太史公所谓‘动荡血气,流通精神’者,所以涵养前所得也。”问:“‘消融渣滓’如何?”曰:“渣滓是他勉强用力,不出於自然,而不安於为之之意,闻乐则可以融化了。然乐,今却不可得而闻矣。”义刚
  子寿言:“论语所谓‘兴於诗’。又云:‘诗,可以兴。’盖诗者,古人所以咏歌情性,当时人一歌咏其言,便能了其义,故善心可以兴起。今人须加训诂,方理会得,又失其歌咏之律,如何一去看著,便能兴起善意?以今观之,不若熟理会论语,方能兴起善意也。”大雅
  问:“注言‘乐有五声十二律’云云,‘以至於义精仁熟,而自和顺於道德’,不知声音节奏之末,如何便能使‘义精仁熟,和顺於道德’?”曰:“人以五声十二律为乐之末,淳录云:“不可谓乐之末。”若不是五声十二律,如何见得这乐?便是无乐了。淳录云:“周旋揖逊,不可谓礼之末。若不是周旋揖逊,则为无礼矣,何以见得礼?”五声十二律,皆有自然之和气。古乐不可见,要之声律今亦难见。然今之歌曲,亦有所谓五声十二律,方做得曲,亦似古乐一般。如弹琴亦然。只他底是邪,古乐是正,所以不同。”又问:“五声十二律,作者非一人,不知如何能和顺道德?”曰:“如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虽是有许多,却打成一片。清浊高下,长短大小,更唱迭和,皆相应,浑成一片,有自然底和气,淳录云:“所以听之自能‘义精仁熟,和顺於道德’。乐於歌舞,不是各自为节奏。乐只是此一节奏,歌亦是此一节奏,舞亦是此一节奏。”不是各自为节奏。歌者,歌此而已;舞者,舞此而已。所以听之可以和顺道德者,须是先有兴诗、立礼工夫,然後用乐以成之。”问:“古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二十而冠,始学礼’,与这处不同,如何?”曰:“这处是大学终身之所得。如十岁学幼仪,十三学乐、诵诗,从小时皆学一番了,做个骨子在这里。到後来方得他力。礼,小时所学,只是学事亲事长之节,乃礼之小者。年到二十,所学乃是朝廷、宗庙之礼,乃礼之大者。到‘立於礼’,始得礼之力。乐,小时亦学了。到‘成於乐’时,始得乐之力。不是大时方去学。诗,却是初间便得力,说善说恶却易晓,可以劝,可以戒。礼只捉住在这里,乐便难精。淳录云:“直是工夫至到,方能有成。”诗有言语可读,礼有节文可守。乐是他人作,与我有甚相关?如人唱曲好底,凡有闻者,人人皆道好。乐虽作於彼,而听者自然竦动感发,故能义精仁熟,而和顺道德。舜命夔曲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定要教他恁地。至其教之之具,又却在於‘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处。五声十二律不可谓乐之末,犹揖逊周旋,不可谓礼之末。若不揖逊周旋,又如何见得礼在那里!”又问:“成於乐处,古人之学有可证者否?”曰:“不必恁地支离。这处只理会如何是‘兴於诗’,如何是‘立於礼’,如何是‘成於乐’。律吕虽有十二,用时只用七个,自黄锺下生至姑洗,便住了。若更要插一个,便拗了。如今之作乐,亦只用七个。如边头写不成字者,即是古之声律。若更添一声,便不成乐。”集注。
  问:“注云‘乐有五声十二律,更唱迭和’,恐是迭为宾主否?”曰:“书所谓‘声依永,律和声’,盖人声自有高下,圣人制五声以括之。宫声洪浊,其次为商;羽声轻清,其次为徵;清浊洪纤之中为角,此五声之别,以括人声之高下。圣人又制十二律以节五声,故五声中又各有高下,每声又分十二等。谓如以黄锺为宫,则是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锺为徵,南吕为羽。还至无射为宫,便是黄锺为商,太簇为角,中吕为徵,林锺为羽。然而无射之律只长四寸六七分,而黄锺长九寸,太簇长八寸,林锺长六寸,则宫声概下面商角羽三声不过。故有所谓四清声,夹锺、大吕、黄锺、太簇是也。盖用其半数,谓如黄锺九寸只用四寸半,馀三律亦然。如此,则宫声可以概之,其声和矣。不然,则其声不得其和。看来十二律皆有清声,只说四者,意其取数之甚多者言之,馀少者尚庶几焉。某人取其半数为子声,谓宫律之短,馀则用子声。某人又破其说曰:‘子声非古有也。’然而不用子声,则如何得其和?毕竟须著用子声。想古人亦然,但无可考耳。而今俗乐多用夹锺为黄锺之宫,盖向上去声愈清故也。”又云:“今之琴,第六七弦是清声。如第一二弦以黄锺为宫,太簇为商,则第六七弦即是黄锺、太簇之清,盖只用两清声故也。”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