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惩罚:拿捏分寸是艺术(5)
时间:2023-03-1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次
王永庆常常用“富不过三代”自勉,也用其教育子女。
他认为“富不过三代”的是因为后代不能继续吃苦,缺乏危机感,而且过分追求享乐,把前人的家业都挥霍掉了。王永庆分析了三代人的特征,他认为:
第一代人,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克服一切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
第二代人,虽然没有经历创业的艰辛,但深受父辈的影响,还能够勤于自勉,努力工作,但是跟第一代人比起来,用功和吃苦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第三代人,创业的艰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他们没吃过苦,也不知道什么是吃苦,认为今天得到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而随意挥霍,不知珍惜,长久下去,自然家境衰败。
“富不过三代”的谚语告诉人们,再富也要穷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要让男孩知道,富裕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成就的,不能让孩子以为父母已经提供了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不需要自己奋斗。在富裕的家庭里,不在男孩面前露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不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中有一种“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某一种名词形容之后,也就是被贴上了标签,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趋近于所贴的标签。这种结果是由于贴上标签之后引起的,所以被称作“标签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都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这个人向着“标签”的方向发展下去。
这一心理现象在教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众人的否定,那他将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某学校曾推出30条“教师忌语”,不允许老师对学生讲“笨蛋”、“猪头”、“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之类的语言。因为这样的话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孩子的上进心,伤害孩子的自尊。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大孩子在欺负一个小孩子,对大孩子的批评就很有讲究,我们说“你是虐待狂吗!怎么连比你小的孩子都欺负,回去我要揍你一顿!”还是说“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并不想欺负这个小弟弟对吗?”两种不同的说法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应,结果也大相径庭。
一个教育专家在和家长谈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妈妈带着孩子来找这位教育专家,见到之后,跟孩子讲:“问叔叔好。”
孩子很懂礼貌地和这位专家问好。
妈妈接着开门见山地当着孩子的面问这位教育专家:“您说,我的这个孩子怎么老是比别人反应慢呢?”
教育专家示意家长不要同着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故意把话题岔开了,但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
等到把孩子支走之后,教育专家对这位妈妈说:“大姐,我跟你说实话啊,不要在孩子面前评论他。这样还能指望他变聪明吗?”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样说他,是让他心里有数,否则糊里糊涂的,更不知道上进了。”但是如果家长一不小心给孩子贴上了不好的标签,也就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不好的暗示,那就会使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得到强化,最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巧用“标签效应”,可以事半功倍,在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轻易给孩子作出坏的结论。切忌动不动就给孩子分成“好孩子”或“坏孩子”,这样会使孩子不自觉地趋于划定的类别。
(2)少指责批评,多肯定表扬。儿童听了鼓励的言词,会精神焕发;受了惩罚或听了贬斥的评语,则会垂头丧气。对儿童的行为,要从多方面来观察,不能简单地训斥,多挖掘他们的长处和潜能给予鼓励,促使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不能虚夸、过分地表扬。孩子在有好的表现的时候,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但是表扬应该是实事求是,不能不着边际。常受到称赞的孩子,一旦发现别人对他的夸奖并非属实,就会感到很沮丧,不再信任家长,也不再信任自己的优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