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导演:就跟北电门口差不多,也是一报刊亭。 王晶:做最后报纸飘起来的特效时,我跟特效说,我们得找几张报纸去做质感上的参考,那我就半路过去开会的时候,顺道去买张报纸。我住望京,偌大一个望京啊,就一个书报亭! 02、高手傍身:这部戏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来把关 第一导演:我发现编剧团队四个人,大部分我都不太熟,不知道她们擅长哪方面,并且你和她们怎么合作? 王晶:其实是一个吵架和集体创作的过程,话说回来,有几个编剧是陌陌影业的专职编剧。 第一导演:是这样啊。 王晶:陌陌这家公司的媒体基因非常强大,其中这几位编剧,她们都有很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 对于这个选题而言,我其实是门外汉,她们反而是内部的人,很多时候我是要向她们请教一些现实情况,或者是新闻伦理的东西。其中还有一个编剧,她是一个专业编剧…… 第一导演:叫黄…… 王晶:黄苇。 第一导演:对,她其实偏爱一些商业爱情片的剧本(《HOLD住爱》),感觉在《不止不休》这类题材上差别很大,不是很有经验。 王晶:我觉得有没有编剧经验这个事情不重要,我也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导演,但是黄苇在剧本里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因为她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的人,原来是学理工的,她在我提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的时候,会把我往回拉一拉。 第一导演:你还有哪些超现实的想象? 王晶:也不是超现实,就是有一些故事的走向,或者是讨论情节的可能性的时候,她会帮我去从逻辑上判断这东西合不合理。 第一导演: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哦,就是很多类型片里会设置一些记者作为某种程度的反派,他触犯了一些职业道德,我想问起初剧本里有没有类似的角色? 王晶:其实没有。因为从创作剧本之初,我们就挺明确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要讲人的成长,人的内心变化,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为什么选这个事情,真不是什么一个人替多少人发声,因为我看了所有的素材,在2003年那会有社会影响力的所有的议题,我觉得只有这个议题是跟人有关的。 可能有些观众看了之后会问,为什么不选更尖锐的议题,为什么不做更冒险的选材,更深入虎穴的那种新闻事件,为什么不是那种挑战权威的东西……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我告诉别人我拍一个电影,是要让别人去相信这种挑战权威是能成功的,那我觉得我可能有点居心叵测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人心起码是可以挑战的,不管是自我的鄙夷,或者是你面对环境压力的时候那种变异的东西,这些是可以挑战的。 第一导演:明白了。刚才说请有媒体经验的编剧来把关,那美术这块呢?需要有很多人来盯历史细节吗? 王晶:不会,因为我们美术指导刘维新老师是老前辈了,北电美术83班的老前辈,最早跟娄烨一起做《紫蝴蝶》,包括贾导的好几部电影也是刘老师做的,所以还原度这件事我一点都不担心。反而很多时候刘老师是需要跟我有一些碰撞的。 第一导演:怎么碰撞? 王晶:还原这个东西不犯错很简单,你就去参考资料就行了,美术组的墙上,造型组的墙上,贴满了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2003年、2004年的,这就完了,不出错很简单。 但是,那些照片里哪个是最对的,最好的?举个小细节,报社编辑部是我们搭的一个景,里面摆的电脑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说全摆大屁股显示器有没有错?没错,但是怎么样能更有意思?大家一直在碰撞这种东西。 当时美术组的老师就设计了一个专门区域,说这地方不能摆大屁股电脑,这得摆两台老款的Mac,为什么?因为这是美编区,是做图的地方,他们的电脑得高级。 第一导演:我杂志社干过三年,是这么一个逻辑。 王晶:我其实也非常幸运,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媒体从业经验的人,我们组的美术师小路,叫路超,我们俩认识很多年了,他一直是刘维新老师的执行美术,他早先就是报社干美编的,好像是《陕西日报》。 但我拍这部戏之前从来不知道他还有这个经验,这部电影里新闻报纸的所有的版面,每一张都是他排的,他又干回老本行了!包括那些很古老的排版软件,很难找到,他说“我有!我帮你找找!”他说他攒了三十年的功力,全在我这用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