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令我尊重日常生活 许鞍华说,她从来不知道廖伟棠是曾拍过她的摄影师。这是廖伟棠的多重身份之一。 廖伟棠说,他认为沟通是无效的。他上课从来不和学生沟通,三个小时的课讲完直接可以变成一本书。既然如此,我们在片中看到的廖伟棠,就是那个单向输出的廖伟棠。拍黄灿然时,许鞍华跟他一起生活,行山,煮饭、饮茶,补裤子。拍廖伟棠,许鞍华则默默在一旁等待。拍摄期间,这个自律又入世的人极度繁忙,那么许鞍华就拍他三个小时的课堂,在一旁听他的诗歌评审,记录他无数次的读诗、讲诗,直到所有的输出结束。我们也和廖伟棠的学生一样,共同听了一节漫长的讲座。他跟学生们从李商隐讲到策兰,讲入世的作家如杜甫、布莱希特;他批评别人的诗歌出现太多大词,如“民主自由”。讲课的时间久了,一个长镜头太单调,我们就看到摄制组的第二个机位在画面边缘试探,正好就是廖老师在讲策兰的《一片叶子》:“当一次谈话/几乎就是犯罪”。之后的穿帮,更为赤裸,摄影师大摇大摆地从画面中穿过,无数次地提醒我们拍摄的本质。“打倒象征主义!活生生的玫瑰万岁!” 作为纪实爱好者,我惊喜地发现有一些“彩蛋”出现在他那台有些年头,已经满是磕碰伤痕的MacBook air上。这个摄影师的黑白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二十来岁的杜海滨、贾樟柯、赵已然、梁龙,出现在铁路沿线,在绿皮火车接口处抽烟,慢门记录曾经那些“游民们”年青的岁月。廖伟棠也创建过纪实摄影的俱乐部,企图振兴70年代后就日渐式微的艺术形式。他拍奥运前夕工人的状态,在鸟巢前记录即将被拆除的古庙。他花了很多时间去西藏,去欧洲,给自己布置奇怪的任务。廖伟棠把青春留在了北京和路上,回过头来,他结婚生子,在台北除了教书外,参与无数份社会上的工作。廖伟棠说,是黄灿然教会他要尊重日常生活,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年幼的儿子派电动玩具火车偷偷潜入许鞍华和爸爸对话的现场,这是廖伟棠口中“超现实”的一幕。2019年之后,疫情森严期间,在台北拍摄,也有其他港人作家出现在片中,可以联想到他们经受的双重压力。片末借来影行者2007年拍过的宝贵素材,“今夜我在码头烧信/群魔在都市的千座针尖上升腾”。廖伟棠出现在皇后码头保卫运动上,身份不断流转。他在现场读诗,他是摄影师,更多时候他是在场的一员。于是,这些林林总总加在一起,构建了他的诗人身份。 纪录片中还提到一首诗,我渴望找到出处,于是问chatgpt,它倒好,直接给我编了一首,也有意境。 剧透结束,还想透点“诗”,最末附上一些片中提到的诗歌。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在大荧幕上欣赏到这部影片。 阴谋不沾染世界 饮江 作为阴谋家 活在 没有阴谋 这世界 其苦 可想 其乐 可想 作为阴谋家 阴谋不沾染世界 其乐可想 其苦 可想 亲爱的 你就是 那个 可想 阳光是伟大的 黄灿然 阳光是伟大的,因为 他普照万物,而不知道并非 万物都需要普照或同等普照, 所以白云是伟大的,提供 一层遮盖,还有乌云,增加 浓度,所以雨是伟大的,使 热的凉,干的湿,火的水, 所以风是伟大的,使 闷的畅,静的动,塞的通, 所以劳动者是伟大的,给 富人穷人所有人盖房子 遮挡风吹雨打日晒, 自己住棚屋,冷了就出来 接受阳光的温暖,热了 就移到他们建造的 高楼大厦的阴影下。 裁缝店 黄灿然 我凌晨回家时,常常经过一家裁缝店 ——当它灯火通明时我才发觉我经过它, 而它并不是夜夜都灯火通明。我经过时 总会看见一个身材清瘦、两鬓斑白的老人 独自在熨衣服。他干净整洁,一边熨衣服 一边开着收音机,在同样整洁的店里。 每次看见这一掠而过的画面,我就会失落, 尽管我的步伐节奏并没有放缓。那一瞬间 我希望我是他,这样安安静静地工作, 像天堂一样没有干扰,让黑夜无限延长。 我不断闪过停下来跟他打招呼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