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年度散文(全文在线阅读) > 战争与菩提——1865往事
贾梦玮
要体会历史的况味,不仅要放宽历史的纬度,且需拉长历史的经线。就个体生命来说,百年已经够长的了,但在历史的长河和交响中,也就是那么一朵浪花、一个音符。百年看人生,千年勉强可以知历史,对于南京长干里这样的历史文化厚积区,千年才刚刚轮回为一个小单元。如今位于长干里的晨光集团的生产车间已搬离,此处已是一片创意产业园区,有高档宾馆和休闲餐饮会所,创意公司和艺术家村,灯红,酒绿。然其肇始,却是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局”,当年戒备森严,生产的是杀人机器。1865年是个时间的节点,这个科技创意产业园便以“1865”冠名。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1865园区仍存7栋清代建筑和11座民国建筑,现为厂史陈列馆的三栋建筑是园区内年龄最大的厂房,名称和建造年代当年都刻在门额上:“机器大厂
同治五年”、“机器右厂同治十二年”、“机器左厂光绪七年”,旁边有铸铁立柱,上面刻有“光绪四年金陵机器局监制”的字样。这些文字如今都还清晰可见。1865园区为中国民族工业肇始地之一,至今已近150年,其间沿革不断,地面上的这一砖一瓦都见证着中国近现代史。三藏殿、大报恩寺遗址、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遗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历史与实践,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留下的痕迹:历史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涂抹;还有地下那些恒久不变的,历史因此又是不断地湮没与发掘。历史的恩恩怨怨似乎已经淡去,意识形态的桎梏也无法阻挡后人对先人、往事的回忆与怀想。时间创造了一切,也改变了一切,诠释着一切。时间老人嘴角的一抹微笑,常常让我感怀不已……
1865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对于南京(金陵)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和李鸿章这个大清朝冉冉升起的新星来说,意义更是不同寻常。彼时,南京的硝烟刚刚散去,百废待兴;李鸿章正当男人的盛年,功高而意兴。
上年,太平天国盘踞了12年的金陵被攻克,江浙肃清,清廷赐封劳苦功高的李鸿章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1865年,因原两江总督曾国藩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军剿捻,李鸿章暂署两江总督。5月22日,李鸿章意气风发,到任金陵。是年,李鸿章42岁,已经经历了诸多国际国内大事,眼界大开,他深深认识到:闭关锁国已无可能。在给皇帝的奏折中,他说:“臣查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江海各口,门户洞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械机事,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在任江苏巡抚驻师上海时,李鸿章参观洋军,深受触动,曾有信给曾国藩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其陆军虽非所长,而每攻城劫营,各项军火皆中土所无,即浮桥、云梯、炮台,别具精工妙用,亦未曾见。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已。”在和洋人“常胜军”共同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李鸿章更是亲身见识了洋人“船坚炮利”的威力与威胁,以及对内镇压的不可或缺。太平天国的失败是湘军、淮军和洋枪队合力围剿的结果,洋枪洋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善于总结的李鸿章认识到“洋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制枪造炮成为“洋务运动”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新式战争武器的创新制造,成了自立自强、救人救国的优先选择。
因此一到南京,李鸿章马上将他在苏州创办的洋炮局迁来,以其机器设备、生产材料、管理人员为基础,在南京创办了金陵机器局(也称“江宁机器局”),为当时的四大兵工厂之一(另三家是同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机器局,左宗棠1866年在福州创办的船政局,崇厚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江南机器局和金陵机器局的建立,是李鸿章洋务生涯之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前些年北京建造中华世纪坛,其青铜甬道也刻上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南京设金陵机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