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幸存者小敏(2)
时间:2023-06-2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苏沧桑 点击:
次
“妈妈!谢谢!”电话里,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男孩声音,是小敏!
我吃了一惊,接着鼻子一酸。我对于他们,还只是个陌生人,我还什么都没做,小敏和他母亲,却如此慷慨,感恩,哪怕仅仅出于礼貌,尊重。
“以后,小敏就是我干儿子了,让他叫我干妈吧!”我对小敏妈说。
可未进病房,走廊上就已听到小敏的哭喊声“有血!有血!”只见他一手捂着打着吊针的手背,声嘶力竭。
和我同去的女儿,一下子愣住了。
护士、小敏妈妈、我,劝了他半天,最后,护士只好让他自己将针头拔掉,看看是不是有血。其实针头上一点血也没有。
他终于安静下来。
我的心却开始疼起来。他看到的血,一定是铭刻在他脑海里的血。
一时,小敏又像换了个人,吃着我们送去的菜,连说“好吃!”不知道是出于礼貌,还是真的好吃。饭后,我和女儿教他怎么使用MP3,他一直呵呵地笑。这时,医生进来问什么时候打针,他扁起嘴又要哭,我看着他的眼睛,说:“小敏不怕,稍等一会儿,你肯定会答应的。对不对?”
我们假装聊天,注意着他的动静,他看起了女儿送他的漫画书,看得入神。女儿木木地看着他,显然不知道该跟他说些什么。她无法理解他的哭闹,他的痛。
过了一会儿,医生又来了,果然,小敏伸出手,说:“好吧”。我赶紧趁热打铁:“干妈明天来看你时,会问你妈妈,小敏打针有没有哭啊,妈妈肯定说,没有!好不好?”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好。”
送我们到楼下时,小敏妈妈说,学校几十个孩子,只有几个活下来了。小敏几乎每天都做噩梦,身体的痛,加上心里的痛,心理年龄小了好几岁。是啊,十个小伤员里,他最大,已渐渐懂事,懂得亲情、友情,懂得死亡、消逝意味着什么,所以最闹,最脆弱,自然可以理解。
“苏姐,他很听你的话呢!”小敏妈说。
我也看到了。我很庆幸,如果真是这样,也许,我真的能帮到他,尽快恢复身体,更重要的,是心理。
三
那些天,我看着他一天比一天长大,懂事。他其实爱笑,有时也很安静,普通话说得挺好。
而小敏妈,是一个特别明事理、乐观豁达的女人。我做的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她都要反复说给儿子听:“你看下雨了干妈还来看你。”“你看干妈这么忙还老惦记你。”“你看干妈饭没吃就先来看你。”“你看干妈又给你带好吃的……”每次临走,她一定会紧搂着我的肩送我到楼下,嘱咐我小心开车。叫我不用每天去,不要老带吃的来。
那一阵子,先生刚外派香港工作,我的驾龄只有短短几个月,女儿辅导班上课需要接送。每天下班后去看他,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很累。
每天,总有一些爱心人士自发去看望他们,小敏不缺礼物,不缺关爱,但我想亲眼看到,他一天天好起来的样子,从暴躁、脆弱,到坚强、快乐。我不是无私的,照顾好他,也是我自己的需要。
有时,他躺着,也不看书也不听音乐,静静听我和他妈妈聊天,很享受的样子。我跟他说,他是这里最大的孩子,伤势相对较轻,一定好得比谁都快。当然,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女儿(他叫她小姐姐)的童年趣事,逗得他哈哈大笑。我们说好,等他好了,我们一起去西湖玩,到大饭店吃西餐。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特意去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写好祝福语。女儿也为他准备了新茶杯和新漫画书。六一那天,我一进门,他就大声叫“干妈!”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大声、这么快乐的叫我。
当他接过乒乓球拍,居然用杭州话说“谢谢”。一旁的护士连忙掏出相机给我们拍照,小敏主动举起球拍,一副调皮的样子。
回去的路上,我收到了他的短信:“谢谢!我们都爱你。”
我好欣慰。小敏妈说,他说他最喜欢干妈,虽然手指还不灵活,但每次给我发短信都是自己发的。
后来,那张合影被他摆在床头,背后写着:“和杭州妈妈在一起。”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