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衰世
明朝的内治,亦是败坏于成祖时的。太祖定制,内侍本不许读书。成祖破南京,颇得宦官为内应,才选官入内教习。从此以后,内之则有所谓秉笔太监,而宰相的票拟,决于内官的批红。[10]外之则监军、出镇、奉使,无一件事不参预。明朝的权柄,就全落到宦官手里了。当太祖时,命一种特别的卫,唤做锦衣卫的,管理侦缉事务。成祖时,又创设东厂,命宦官领其事。后来又有所谓西厂、内厂。无论官吏和人民,无日不在侦缉之中。生事诬陷,非法用刑,诒祸尤为酷烈。成祖之后,仁宗短祚。宣宗在位亦仅10年。至英宗,遂有土木之变。当英宗北狩时,侍讲徐有贞主张迁都,而于谦主张坚守。后来于谦有功了,徐有贞觉得抱惭,反因此想陷害于谦。恰好总兵石亨,亦因为于谦所裁抑,心怀怨望。于是和太监曹吉祥等勾结,乘景帝卧病,闯入宫中,扶英宗复位。是为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亦无善政。传子宪宗,宠信太监汪直。宪宗死后,孝宗即位,政治稍见清明。孝宗死后,武宗继之。始而宠信太监刘瑾。后来又宠信大同游击江彬。江彬引导他到处去游玩。因此引起有野心的宁王在江西造反;而且畿南盗起,几成流寇。武宗无子,世宗以藩王入继大位。颇知书史,驾驭太监亦较严。然又信任严嵩,凡事任其蒙蔽。俺答既为患于北,倭寇又侵扰于南。明朝的局势,就更形败坏了。
倭寇之乱
倭寇是起于元末的。元世祖用兵日本后,日本禁止其人民,不许和元国交通,然而通商贸易之事,哪里禁止得住?正经的商人被禁了,沿海的无赖,还是要私自出海的。其结果,遂至流为海寇。明初已颇有其患,所以在沿海,设立卫所颇多。然而承平既久,都有名无实了。明朝在沿海,亦设有市舶司。其意不在于征税,而重于管理,这亦是所以防海寇的。世宗时,司又废而不设。和日本人做卖买的,都欠钱不还。日本人流落不得归,遂又流为海盗。其初起于江浙,后来中国的海盗,也附和进去了,还有内地的奸民,和他暗通声气,把粮食、物品接济他,于是其势大盛。沿海各省,无一处不受其害。历十余年才打平。
世宗死后,穆宗即位,任高拱为相,在位6年而崩。神宗继立,年幼,张居正为相。居正是很有政治手腕的,任职之日,政治颇见清明。然及其死后,神宗又复荒怠,明事就更无可为了。
明助朝鲜之役
日本所谓大和民族,是起于其本州岛的西南部的。开国以后,历代向东北开拓。于是有所谓征夷大将军,是为幕府。幕府将武士封建于各地,武士再将封土封建其下,遂成为全国分裂之局。明神宗时,有一个丰臣秀吉,起兵平定全国。秀吉是富有野心的;又想把这一班武士,断送之于国外;遂于公元1592年,起兵侵犯朝鲜。朝鲜李朝之祖李成桂,本是以打平倭寇起家的。其开国,略和明朝同时,兵力亦很强盛。然承平日久,总不免于废弛。日本兵至,不能敌。其王从汉城走平壤,又逃到义州,求救于中国。明神宗命李如柏往援。初战,败日本兵,尽复汉江以北之地。再进,因轻敌中伏致败。于是战事停顿,而和议起。明朝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不受,再发兵侵朝鲜。明兵和他相持,迄无胜算。直到秀吉死后,日本兵才退回。这事前后凡七年,中国丧师糜饷甚多,只博得一个义师的名目,对朝鲜,植下一种深厚的感情罢了。[11]
明与满洲
当朝鲜之役,还未平定以前,满洲已逐渐兴起。满洲部落,便是南北朝、隋唐时的白山靺鞨,明时的建州女真。他们自己说国号满洲;始祖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是天女所生。这些话,是全靠不住的。据近来史家所考究:满洲二字,明人译作满住,乃是大酋之称,并非部族之号。至于清朝的始祖,实在是明初的建州卫指挥使,名猛哥帖木儿。后为七姓野人所杀。初由其弟凡察袭职,后来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出而与之争袭。明朝乃将建州分为左右卫,以董山为左卫,凡察为右卫指挥使。董山因桀骜,为明所杀,自此左卫衰而右卫强。明末,右卫酋长王杲,一时称盛。后为李成梁所破。其时野人女真南迁,据海西之地,是为扈伦四部。其中哈达、叶赫两部,尤为强盛。明人称为南北关[12]。王杲既败,逃向哈达。哈达的酋长把他执献李成梁。因此王杲的儿子阿台,和哈达结下冤仇,互相攻伐。而苏克苏济河部[13]尼堪外兰,又领导李成梁的兵,去攻阿台。这阿台是清景祖的孙婿。阿台之败,景祖和其子显祖,都死在乱兵里。景祖、显祖,便是清太祖努儿哈赤的祖父。努儿哈赤,当时形势甚弱,仍听命于明。后来部众渐盛,乃攻破尼堪外兰。尼堪外兰逃奔明边。明朝反把他执付清太祖。并开宽甸等关,许他互市。于是清人渐渐养成势力。女真各部,都为其所征服。到公元1616年,就起兵叛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