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海子传

时间:2009-05-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余徐刚 点击:

海子去世15周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海子传》

  本书是由生活在安庆的一名青年大学生撰写的介绍诗人海子的人物传记,这不同于以往的单纯介绍海子的诗歌的评论或专著。作者经过了大量的调查采访,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海子短暂的一生,将诗人海子生前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海子,给读者以全新的感觉,具有不可取代的史学价值。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15岁时考

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终因“太阳”而死,他把生命归附给了诗歌。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本书从海子的童年,海子在北大,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激情燃烧的诗歌),海子的爱情,海子的生活习性,海子的写作情结,海子的为人处世,海子的死亡,海子死亡之后的诗坛对他的评价等内容以全新视角,多方位展开。作者以其是海子同乡的地利优势条件,在海子家乡作了大量实地调查,获取了关于诗人生平的丰富又宝贵的第一手新鲜资料(包括图片资料),这些甚至是以前从来不曾公开过的,它们的公布,必定将会引起研究者们和热爱海子的人们的极大兴趣。

  一位大学生如是说:如果说顾城的诗歌领他们进入早隔绝以久的那个纯洁童话世界,那么海子的诗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时常感觉疲惫失望的心灵感受共鸣和温暖,他们迫切想通过了解诗人一生来更深刻地体会这个给他们带来慰藉的诗歌的人的心路历程。这普遍反映了广大年轻人的共同心声。

  海子对中国诗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把生活中的“苦”置之度外,沉溺于诗歌的求索之中,造就了一个神圣的诗歌神话帝国,他在自然的潜意识规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一生都在向太阳求证生命的真理道路;他的诗歌足可以冲击人类智慧的光芒。海子留给我们的作品可以证明他是个真实的“诗歌皇帝”、真实的“诗歌英雄”!正如北大著名教授谢冕先生所说:“这颗彗星的陨落给人以震撼;他的陨落时间以及他的陨落方式、他的一生似乎只是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他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海子的生日及祭日均在3月26日,今年正值海子去世十五周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在此之前隆重推出《诗歌英雄——海子传》,不仅仅是让读者将从过往年代里诗人成长过程中细枝末节的点滴中,看见一个全新的海子;将从那些挽留住失去的时光的相片中,重新认识一个生动的海子,同时也是对为诗歌而献身的海子的一个郑重的怀念。

  诗人是世界之光。这光芒射自天堂,它映照一切事物的本质和核心。世界上缺少了诗人,我们的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无言。让我们记住这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温暖而伟大的诗歌的英雄!


离世十五周年 《海子传》出版纪念诗人短暂一生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15年前,一个以海子为名的诗人,在山海关卧轨自杀。15年后,一位大学生撰写出《诗歌英雄———海子传》以纪念他心中的诗人,该书近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据了解,该书作者余徐刚经过大量的调查采访,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海子短暂

的一生。本书从海子的童年,海子在北大,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激情燃烧的诗歌),海子的爱情,海子的生活习性,海子的写作情结,海子的为人处世,海子的死亡,海子死亡之后的诗坛对他的评价等内容以全新视角,多方位展开。作者以其是海子安徽同乡的地利优势条件,在海子家乡作了大量实地调查,获取了关于诗人生平的丰富又宝贵的第一手新鲜资料,甚至有些是以前从来不曾公开过的。

  海子,原名查海生。他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一位大学生如是说:如果说顾城的诗歌领他们进入早隔绝已久的那个纯洁童话世界,那么海子的诗则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时常感觉疲惫失望的心灵感受共鸣和温暖。(陶澜)


生日忌日同天 《海子传》展现海子生命全景

  诗人海子的生日和忌日均在今天。15年前的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决绝而去。假如没有15年前的那场悲剧,今年海子应该刚刚四十。四十岁的海子还会在写他的诗吗?没有假如。

  15年后江苏文艺出版社姗姗来迟地出版了一部《海子传》,第一次让人们看到海子短暂的生命全景。

  《海子传》的作者是安庆师范学院美术系大二学生余徐刚。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伍恒山老早就想请人做一个海子的传记,而最终让一个“生瓜蛋子”来写,算是大胆之举。伍恒山说:“以往对于海子诗歌的评价,已经把海子‘架’在那里了……”后来伍恒山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大一学生的文字,这就是他锁定的余徐刚。

  伍恒山是在看过全稿之后,才敢和余徐刚签订最后的出版合同的。“两种质朴——海子没有受到任何浸染的诗歌品质,和一个新写者没有受到任何浸染的白描写法,应该可以让读者不受干扰地看到一个质朴的海子。”作者余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学美术的,去写一位具有高强文化融合能力、思维特异的诗人,要不是出版社编辑的约稿和鼓励,我决不敢想。但我有一个优势,我和海子是老乡——对了,还有一个,他的作品让我仰视,我想看到他的世界——所以,我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了解到的,全部记录下来,不做评论。”

  余徐刚在去年5月怀揣一架相机,坐40分钟车第一次到了海子家。“我没有想到,他家是那样穷——尽管安徽有很多地方还不富裕。”海子的父母保存着儿子的一些遗物,他们想给儿子做一个小型博物馆,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有些海子的书已经被虫蛀水浸。

  在不断的了解、采访、追踪中,海子的轮廓清晰起来。“与海子‘改变了一个时代诗歌的概念’这样的成就相比,我还是最为他童年的生活所打动——苦不堪言。海子的妈妈告诉我,海子高考时,根本吃不饱饭。因为高考,他成为家里四兄弟中唯一能吃到煮白菜的孩子,弟弟们因此馋得不得了,妈妈却只能说,谁将来能有哥哥学习好,能像哥哥一样参加高考,也给他白菜吃,但就是这样,海子有的时候还只能吃个半饱,肚子剩下的空隙,只能用白开水来填补……”

  余徐刚当然也到了北京,“我站在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的空场上,我能想象得出,海子要为父母兄弟的生活承担,要为自己的读书和创作承担,要为一个诗人的浪漫情怀承担,他在这里是多么孤独……”

  余徐刚的书里写了海子的童年、海子在北大、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海子的爱情、海子的为人处世、海子的死亡等九个章节。余徐刚说,除了对于一个伟岸诗人作品的崇拜,他最希望的是,今天的学生能从中看看海子的生活。(孙红)

  一个诗人的受难与幸福

  1989年3月26日,黄昏时分,山海关附近一段火车慢行道,当一列火车慢慢开过时,一个瘦削而疲惫的年轻人,突然走到那滚动的车轮中间。火车顿时把他轧成了两截。

  现场留有一个书包,里面装着四只橘子,外加四本书: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本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一本《康拉德小说选》,一本《圣经》。

  这显然是一次有预谋的生命的终结。只是,那列无辜的列车显然不知道,它碾过的,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诗人之一;它酿成的,是那个时代最惨烈的诗歌悲剧。

  车轮下躺着的人叫海子,一个25岁的年轻诗人。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前,他还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幸福的诗句,而今,他在离大海不远的地方永远告别了花开的春天。在他死后,他被授予2001年度《人民文学》诗歌奖。

  人们从他的遗书中推测,自杀前的海子已经精神分裂了。可让人迷惑的是,从他自杀方式的选择和随身所带的物品看,他显然又十分清醒。

  其实,海子早就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乃至死亡方式,在《弥赛亚》的《献诗》中,他这样发问:“我们在碾碎我们的车轮上镌刻了多少易朽的诗?”

  所幸,在碾碎海子的车轮上镌刻的是不易朽的诗篇。死亡的车轮撕裂了他的生命,而车轮下他的诗篇,刹那爆发出殉道的光芒,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诗歌烈士。

  回过头来看,真不知诗歌之于海子,是幸,还是不幸。在《夜色》中,海子曾这样总结自己:“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据说,海子生命的最后几年,始终处于痛苦焦灼的状态,他希图靠诗歌解脱自己内心的苦痛,从而救赎自己的灵魂。他为此常常彻夜不眠,用身体的膏油换取那些精灵一般的诗篇,如杜鹃啼血一般。

  最终,他疲惫地倒下了。但那一刻,他一定带着轻松的微笑。(石南) 

《海子传》序

  诗人是世界之光。

  这句话出自哲人卡莱尔之口,虽然是如此的贴切,但在赤裸裸的金钱时代,这句话又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然而,超人永远是不合时宜的,如梵高,如尼采,如叶赛宁,在世人的眼里,他们要么

是天才,要么就是疯子。

  海子就是这样一位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诗人,他的诗向我们昭示着一个温暖而美丽的世界。

  正如诗人苇岸所说: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他是民间的儿子,具有和谐的自然启示的诗人。

  诗人是世界之光。这光芒射自天堂,它映照一切事物的本质和核心。世界上缺少了诗人,我们的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无言。

  海子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他的诗温暖而热忱,怀着对大地、对人类的热爱,我们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了温暖而美丽的麦地,感受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奔放而温熙的情怀,感受到了那诗歌金属般的质地,同时也感受到了那飞跃的声音,穿越无数个世纪,而回到人类的原初,那一个诞生赤子之心的混沌世界。

  有人说,海子是农业文明的殉葬者,而“技术文明的象征物——火车,碾过他的身体,他从技术文明与农业文明交叉的迷雾中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家园"。海子便因此而成为一种象征,介于农业文明与技术文明之间,有点像清末民初时的大学者王国维先生,他也是一位殉葬旧文化的怀抱着赤子之心的学者。

  不管这种赋予的象征意义究竟是否贴切,但我直切地觉得,这种象征的性质过于狭隘。海子他应当是超越于这样层面的诗人。

  海子是一位有着原初素质的赤子,一个原始人,一个有着巨大力量的歌者,他从刀耕火种中来,而接源于西方的形式和精神,他歌唱人类、自然和生命,歌唱一切已知和未知、神圣与光荣。不管他的短诗,还是长诗,不管其指意是明朗的,还是晦暗的,他的诗都有着阳光般的质地,他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为中国的诗歌史开辟了一块前无古人的天地。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在一个瞬间,显示出了生命的全部辉煌。他的诗歌是可以不朽的。

  诗人是世界之光。这句话可以成为海子的写照。他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阳光以及温暖而美丽的情怀。他是诚挚的纯洁的,他是一位赤子,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歌者。

  庄子在《外篇·山木》中说,“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所谓天属也者,以其天性如此,非“迫穷祸患害”而相弃,而是在真正的“迫穷祸患害”时而“相收”。这是天性之爱,是原初的质地,原初爱的眷顾,孟子所谓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王阳明所谓人的“良知”(知致则意诚)所在,其实这就是人人所拥有而往往为尘雾所翳蔽的赤子之心。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