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村里的年轻人进了城。没想到多年的发展,城里已经大变样。饭店门脸装饰得非常亮堂,二人怕饭菜太贵没敢进。一日二人来到一家大型商场。见到商场里有卖快餐盒饭的,于是两人各要了一盒。可是商场人来人往,二人找不到吃饭的地方。转来转去,发现一个挂“WC”牌子的房间,往里面一望,里面墙壁上都贴着磁砖,而且还有座位(扣着盖的坐便器),于是二人进去端着盒饭坐在盖着盖的坐便器上吃起来。 吃着吃着,进来一个城里人。见两农村模样的小伙子坐在坐便器上吃饭,笑得都直不起来腰了。二人被笑得发毛,就问这位小哥你笑什么,城里人告诉他们这里是卫生间,见二人还愣愣地看着,就解释说就是厕所。其中一位农村小伙偷偷站起来掩上饭盒,拉着另一位村里的小伙往外走。可是被拉着的小伙就是不走,并在城里人面前对着村里来的同伴说,要走你走。我还不知道这是厕所,我就愿意在这吃,谁管得着吗?人越聚越多,先站起来的农村小伙溜出卫生间。那位为了面子不肯认错的农村小伙,坐在坐便器上继续慢条斯理地吃着。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商场工作人员强行请出卫生间。 同学们觉得,两个年轻人哪个更聪明?假如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是继续坐在坐便器上吃饭,成为众人的笑料。还是象那个敢于面对现实躲出去,迅速被人们淡忘,开始新的生活的农村小伙? 选择哪种做法都是你们的权利。如果你们选择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识不足而知进,老师就助你们实现开始新生活的愿望。可如果你们为了面子等一些虚无飘渺的虚荣,甘愿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那为师也只能无奈地尊重你们的选择。因为作为老师没有强迫你们接受教育的权力。 老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你们决绝的拒绝,会大大削弱为师助你们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直到不得不放弃。教师的祖师爷孔老夫子,三千弟子才只有七十二个贤人。老师教不明白几个学生再正常不过了。站在师长的角度,老师能够接受你们犯许多严重的错误,可是不能接受你们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因为这意为着你们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那为师除了无奈也只能是无奈了。】 这种铺垫,让作老师的在随后可能发生“拒绝”的情况下,有了下台的台阶。更让学生们懂得了拒绝接受教育的危害,警示学生不要轻易地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接受老师的“教育”,会得到老师的谅解。除了灌输这种理念,还要用行动给学生定心丸。课堂上没收学生手机之类的东西时,要放在讲台上学生看得到的地方。以此暗示会在下课后还给学生。除了可能造成他人伤害的凶器外,尽量在下课时当众警示学生后归还。 一堂课,讲这么些道理。需要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多数业届同仁,是不忍用这么多时间如此耐心,对待少数抗拒教育的学生的。这种作法固然不能常用,可是如果能起到软件的作用,能让学生们从中长期受益,还是很有必要的。良师与庸师的区别就在于,良师受到学生决绝拒绝时,屡屡产生放弃的念头,却屡屡不放弃;庸师在受到学生决绝的拒绝时,毫不犹豫地放弃。 除了进退有据,教师的阅历与学识也是心理“蓄势”的有效途径。网络时代的未成年人在受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反应。所以当老师的不能闭门造车。一次课堂上,有个刚刚转入本校的学生在下面听手机音乐,笔者几次暗示无果的情况下,用手指了指这个学生。不想这个学生反应意外的强烈,当众叫嚣“你再指一个”。笔者马上明白这个孩子大概是看球类比赛看多了,把笔者指点他的提醒,视为球场上的污辱人的手势。于是在这个学生气势汹汹站起来时,立即质问他:“你是刚从外国回来吧!外国人的观念应用得挺快呀!这里是中国。在战场上杀敌越多,功劳越大。可以被人们当作英雄一样崇拜。可是如果在和平社会杀一个,就成了杀人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遭到世人的鄙视。同样是杀人,意义却大相径庭。在日本,被人称作乌龟是祝贺长寿,在中国称人乌龟就是骂人。你是不是做梦出国了?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都是用这种方式,还从来没有哪位同学把“洋骂”捡来自己受用的。 这个学生当众无语,片刻后自言自语嘟囔一句:“我说不过你!”,尴尬地坐下了。笔者转为和蔼的态度对这个孩子说,你大概是看西方人节目看得太入神,产生错觉了。将来真的有本事出国到洋人的世界,再入乡随俗不迟。这个孩子是毕业前半年多转入本校的,此事件后,直至毕业,都没有再拒绝笔者的教育。 有一些老师,钻研本学科教学钻研得过于关注,基本不注意本学科以外的内容,更绝少关注时事新闻。教学内容严重与现实脱节。对于学生的一些日常反应,更茫然不知其因。经过此类铺垫后,就会达到心理“蓄势”的效果。再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就不会再打怵了。 注释: ① 微麦,一种类似导游挂在身上的微型扩音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