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电影的时候不由得想起波德莱尔一首诗: 致一位擦肩而过的女人 大街在我的周围震耳欲聋的喧嚷 走过一位身穿重孝、显出严峻的哀愁 瘦长苗条的妇人,同一只美丽的手 摇摇的撩起她那饰着花边的裙裳; 轻捷而高贵,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 从她那孕育着风暴的铅色天空 一样的眼中,我像狂妄者浑身颤动, 畅饮销魂的快乐和那迷人的优美。 电光一闪……随后是黑夜!——用你的一瞥 突然使我如获重生的,消逝的丽人, 难道除了来世,就不能再见到你? 去了!远了!太迟了!也许永远不可能! 因为,今后的我们,彼此都行踪不明, 尽管你已经知道我曾经对你钟情! 波德莱尔在诗里描绘的那种“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充满了电光火石的激情,同时极易消亡,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经“太迟了!太迟了!”即开始也是结束,结束才意味着开始。这种无法人为控制的充满偶然的邂逅只有在都市中才能成为可能。 《分手的决心》的爱情便是这样一种波德莱尔式的城市恋爱。导演用“犯罪-案件”的形式来写作爱情,是他时髦的嗅觉在作用,嗅出了城市恋爱的最鲜明特征。“窥视”是这类爱情的必然,窥视只有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间才能被操作,也只有在人潮汹涌无法精准捕捉偶遇对象的都市才被需要。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会不直接接触而在网上疯狂偷看他的社交信息一样,“当真实的相处受到阻碍,窥视的欲望就占了上风。” “擦肩而过”意味着一种关系的错位:如果我们在街上偶遇,一般意味着一方的迎面注视,和另一方的回头。就像瑞莱在片中说的:“当你说爱我的那一刻,你的爱结束了,我的爱开始了。” 这种表白看起来似乎有点莫名其妙,甚至在男主眼中充满了谎言,但如果以“擦肩而过”的形象来做解释,就完全说得通了,这种城市性的偶然爱情是有延时性的。这种延时性也意味这这份感情的无可能性,它的必然结局就是继续溺于人海之中,人为的搜索会遭到现代力量的强烈惩罚。女主角就遭遇了这种惩罚。她想要反抗,她拿回手机,和男主角说:“重新调查吧,像一开始那样。”她希望回到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样,男主角为她买高级的寿司,他们一起擦桌子,在家里做饭。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在他们再次邂逅后,男主的爱情已经趋于结束,他只为她买简单的食品,并且拒绝过多的肢体接触。这种“追回”是徒劳的,预示着悲剧的结局。 可以说,女主角的后续所有行动都是以爱情为行动指南的,她的期待是回到那电光火石的瞬间。而那个瞬间是案件未完结的时间,于是她明白她能做的只有沉入海底。“我是为了成为你的未结案件来到这里的。”当结案纸出现的时刻,这个由于都市案件偶然行进的爱情其实已经结束了。 二 瑞莱的人设很有意思,她其实不是属于现代的人,她的所有行动都是依赖于直觉而非理性的,所以她的很多行为看起来也许有人会觉得有点“恋爱脑”,疯狂而极端。 这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女性,我一开始以为导演想移植《情人》的内涵,后来发现不是的,毕竟在韩国和中国之间,也不存在什么自我与他者的凝视,殖民与非殖民的强弱,自恋与投射的关系。瑞莱的出现仿佛飞地,是飞外来客般突然降临的,也许也是穿越而来的。她的家乡遥远而模糊,历史奇异而难以考证,她的生活经验充满戏剧性的表演和谎言(她在谈到她在船上的经历的时候运用了浮夸的表演),总而言之,她并不属于男主角所生活的城市与时代。她没有过去,也有可能她是过去本身。 瑞莱是一位狄奥尼索斯般的人物,一举一动严肃地遵从着酒神的旨意,她不用任何理性而完全凭依直觉行事,她的行动是一比一复刻她心声的现象,这种浓郁的酒神色彩让她有种古希腊英雄般的悲壮。她很少掩饰,当男主角说“我彻底崩溃了”的时候,她听不懂,但看着对方痛苦的脸,她下意识地得意地露出了笑容;她的内心有疯狂生长的情感的需求,为了自由杀死自己的丈夫,为了下“分手的决心”做出了毁灭的举动。在片中,她没有任何理性的行为。 男主角是一位充满矛盾的现代人,他说:“我和瑞莱是一样的人这件事,我很早就知道了。”从这一点看,他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是庞大的会在城市中感到痛苦的人的缩影。他在邂逅之前的生活是枯槁的。与他相反,他的妻子是一类在城市中不会感到痛苦的人的典型,妻子的行动指南是“健康”,哪怕是在***这件事上:“这件事对身体很好,哪怕是我们两看相厌的时候,也要这样哦。”她以健康为标准要求男主角戒烟,女主角却有着很强的烟瘾,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本质是一体的。当他们恋爱时,男主角说:“你的背总是那么直,这对于不紧张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这告诉我你的很多经历和故事。”因为他们的相似性,所以仅从身体便能感受到共鸣。包括他端详着瑞莱的脸,深情地说“好干净”。这份端详有点“水仙照镜”的意味,但并不是完全的自恋,他看到的是他真正的自我,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由此第一次活了过来。这份感情由被他捕捉的嫌疑犯之口说了出来:“虽然因为你我很辛苦,但是没有你的话,我的生活什么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