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编导以及译本的编辑、评论者对小说的理解在很多地方与作者意图和文本本身颇有龃龉,一个典型的歪曲是将蒙泰尼里定位为反面人物。伏尼契晚年曾被苏联学者问及这一角色是否源于当时手握重权,反对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红衣主教安东内里(Giacomo Antonelli),她惊讶地回答:“怎么可能,那是个恐怖而讨厌的人。”(语见Anne Fremantle “The Russian Best-seller”,载History Today 25卷9期,1975年9月)据伏尼契自述,她心目中蒙泰尼里的原型是曾以《一个信徒的话》(Paroles d'un croyant)深深打动过她的拉梅内神父(Hugues-Félicité Robert de Lamennais)。拉梅内是法国天主教自由派的代表,持共和主义立场并亲近革命,后与教会决裂。他对马志尼宗教观与革命观的形成曾有较大影响,而马志尼是伏尼契少年时的偶像,也是牛虻这一形象最主要的原型。小说中的蒙泰尼里除私下阅读但丁的《帝制论》(De Monarchia,主张建立政教分离的统一国家,时为禁书)等少数暗示外,显得与拉梅内的激进态度和生平活动并不相合。《牛虻》从最初构思到动笔长达十年,人物形象相对原始设定大约会有一些变化,最后呈现出的情节明显可见作者在与俄国民粹派的接触中所受的影响。如书中人物对教会和教士的态度更接近俄国知识分子,而非马志尼时代的意大利。但至少伏尼契绝不是想把蒙泰尼里这一角色按反动派来塑造。小说的文本细节,尤其是其中化用的大量圣经典故,明确传达了作者对蒙泰尼里的怜悯。 “《牛虻》的作者还活着” 1955年,电影《牛虻》的公映使经过刻意加工的人物形象牢牢定格,将这个故事在中国的流行推向最高潮。颇具戏剧性的是,几乎在苏联官方和媒体出于机缘巧合“发现”伏尼契并大举报道的同时,伏尼契通过另外一个途径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伏尼契于1922年离开她自幼生活的伦敦,随丈夫到纽约定居。她没有亲生子女,1930年其夫去世后,她一直与其夫的女秘书安·尼尔生活在一起,主要以教授钢琴为生,晚年则靠尼尔的微薄收入度日,生活清苦。1955年4月,正值电影《牛虻》上映之时,苏联对伏尼契的主要研究者尤金尼娅·塔拉图塔在《星火》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评述伏尼契的文章,但塔拉图塔也并不了解伏尼契的近况。这篇文章被苏联驻联合国工作人员彼得·鲍里索夫用作俄语读物,教授一位外交官夫人学习俄语。对方读后却告诉他伏尼契尚在人世,很可能就在纽约生活。在这位女士的帮助下,鲍里索夫很快获得了伏尼契的地址,并登门拜访,从此和伏尼契建立了交往(参见波列伏依《会见传奇人物——〈牛虻〉作者艾·丽·伏尼契》,载《名流侧影》,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时值《世界版权公约》于1955年9月15日起正式生效,苏联当时并未加入,但也公开表示,如外国作者本人提出要求,苏联方面可以支付版税。很可能正是通过鲍里索夫的帮助,伏尼契委托律师将请求版税的信递交苏联驻联合国大使,并很快收到了一万五千美元(参见前文所引Anne Fremantle的文章)。 同年11月,小说《真正的人》的作者鲍里斯·波列伏依率苏联记者代表团访问纽约,从鲍里索夫口中得知伏尼契依然健在,大为震动。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他从十二岁起便对《牛虻》爱不释手,发表第一篇文章时,甚至想使用“牛虻”为笔名。波列伏依与代表团其他成员一起拜访了伏尼契。随后,苏联《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等媒体大幅报道了伏尼契在纽约的消息,引起轰动。苏联崇拜者们从此源源不断地给伏尼契写信表达敬意。塔拉图塔、波列伏依等人也与伏尼契通信,在信中对其生平经历和创作过程等问题进行采访,得到了伏尼契的详细回答。次年春天,几位苏联人还特意到伏尼契家中,为她放映了范齐美尔导演的那一版《牛虻》,并拍摄了记录她住处和生活情况的短片。伏尼契对苏联人的热情深表感谢,但看完电影后她说:“不,不是这样。”(语见Наталья Клевалина 的《艾塞尔·伏尼契要塞》[Цитадель Этель Войнич],载《环球》杂志[Вокруг света]2005年第7期) 同样是在1955年底,中国作家封凤子将来自友人史克(Bertha Sneck)的信转给作协。信中提到,伏尼契“现在是一无储蓄地生活着”,建议中国文化界给予版税帮助(参见前文所引胡守文的文章)。史克的丈夫是美国农业专家,以《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闻名于世的韩丁(William Hinton)。韩丁于1945年来华,随后在中国考察土地改革,帮助培训农业科技人员。1953年,他因不满苏联专家的官僚作风回到美国,妻女仍留在北京。但美国当时麦卡锡主义的影响尚未结束,韩丁作为亲共分子受到传讯,被没收护照,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缓解后才受邀重返中国。韩丁的胞妹寒春(Joan Hinton)也在1948年慕名来到中国,在延安同其兄的同学阳早(Erwin Engst)结合。此后寒春与阳早在中国定居,致力于革新养牛技术。而韩丁与寒春的祖母,就是伏尼契的长姊。〔伏尼契的父亲是逻辑代数的创始人乔治·布尔(George Boole),四个姐姐各有成就,后辈中亦多杰出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