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朱子语类·卷五·性理二(3)

时间:2022-12-1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也。韩子以仁义礼智信言性,以喜怒哀乐言情,盖愈於诸子之言性。然至分三品,却只说得气,不曾说得性。砥(以下总论心性。)
  问:“天之付与人物者为命,人物之受於天者为性,主於身者为心,有得於天而光明正大者为明德否?”曰:“心与性如何分别?明如何安顿?受与得又何以异?人与物与身又何间别?明德合是心,合是性?”曰:“性却实。以感应虚明言之,则心之意亦多。”曰:“此两个说著一个,则一个随到,元不可相离,亦自难与分别。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故孟子言心性,每每相随说。仁义礼智是性,又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逊、是非之心’,更细思量。”大雅
  或问心性之别。曰:“这个极难说,且是难为譬喻。如伊川以水喻性,其说本好,却使晓不得者生病。心,大概似个官人;天命,便是君之命;性,便如职事一般。此亦大概如此,要自理会得。如邵子云:“性者,道之形体。”盖道只是合当如此,性则有一个根苗,生出君臣之义,父子之仁。性虽虚,都是实理。心虽是一物,却虚,故能包含万理。这个要人自体察始得。”学蒙方子录云:“性本是无,却是实理。心似乎有影象,然其体却虚。”
  旧尝以论心、论性处,皆类聚看。看熟,久则自见。淳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心便是理之所会之地。下“心”字,饶录作“性”。升卿
  性是理,心是包含该载,敷施发用底。夔孙
  问心之动、性之动。曰:“动处是心,动底是性。”
  心以性为体,心将性做馅子模样。盖心之所以具是理者,以有性故也。盖卿
  心有善恶,性无不善。若论气质之性,亦有不善。节
  郑仲履问:“先生昨说性无不善,心固有不善。然本心则元无不善。”曰:“固是本心元无不善,谁教你而今却不善了!今人外面做许多不善,却只说我本心之善自在,如何得!”盖卿
  心、性、理,拈著一个,则都贯穿,惟观其所指处轻重如何。如“养心莫善於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存”虽指理言,然心自在其中。“操则存”,此“存”虽指心言,然理自在其中。端蒙
  或问:“人之生,禀乎天之理以为性,其气清则为知觉。而心又不可以知觉言,当如何?”曰:“难说。以‘天命之谓性’观之,则命是性,天是心,心有主宰之义。然不可无分别,亦不可太说开成两个,当熟玩而默识其主宰之意可也。”高
  说得出,又名得出,方是见得分明。如心、性,亦难说。尝曰:“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动;心者,性情之主。”德明
  性对情言,心对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动处是情,主宰是心。大抵心与性,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处最当体认。可学
  有这性,便发出这情;因这情,便见得这性。因今日有这情,便见得本来有这性。方子
  性不可言。所以言性善者,只看他恻隐、辞逊四端之善则可以见其性之善,如见水流之清,则知源头必清矣。四端,情也,性则理也。发者,情也,其本则性也,如见影知形之意。力行
  在天为命,禀於人为性,既发为情。此其脉理甚实,仍更分明易晓。唯心乃虚明洞彻,统前後而为言耳。据性上说“寂然不动”处是心,亦得;据情上说“感而遂通”处是心,亦得。故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文义可见。性则具仁义礼智之端,实而易察。知此实理,则心无不尽,尽亦只是尽晓得耳。如云尽晓得此心者,由知其性也。大雅
  景绍问心性之别。曰:“性是心之道理,心是主宰於身者。四端便是情,是心之发见处。四者之萌皆出於心,而其所以然者,则是此性之理所在也。”道夫问:“‘满腔子是恻隐之心’,如何?”曰:“腔子是人之躯壳。上蔡见明道,举经史不错一字,颇以自矜。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矣?’上蔡见明道说,遂满面发赤,汗流浃背。明道曰:‘只此便是恻隐之心。’公要见满腔子之说,但以是观之。”问:“玩物之说主甚事?”曰:“也只是‘矜’字。”道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