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朱子语类·卷七十三·易九(6)

时间:2022-12-2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易传‘艮其背’一段,只是非礼勿视听言动,则止于所不见,无欲以乱其心。‘不获其身’者,盖外既无非礼之视听言动,则内自不见有私己之欲矣。‘外物不接’便是‘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慢惰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之意。”又曰:“‘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易中只是说‘艮其止,止其所’。人之四肢百骸皆能动作,惟背不能动,止于背,是止得其当止之所。明道答横渠定性书举其语,是此意。伊川说却不同,又是一说。不知伊川解‘艮其止,止其所也’,又说得分晓;却解‘艮其背’,又自有异,想是照顾不到。周先生通书之说,却与伊川同也。”或问:“‘不见可欲,此心不乱’,与‘艮其背’之说何如?”曰:“老氏之说,非为自家不见可欲,看他上文,皆是使民人如此。如‘
  虚其心’,亦是使他无思无欲;‘实其腹’,亦是使他饱满。”温公注如此解,蔡丈说不然。又曰:“‘艮其背’,看伊川说,只是非礼勿视听言动。今人又说得深,少间恐便走作,如释老氏之说屏去外物也。”又因说“止于所不见”,曰:“非礼之事物,须是常去防闲他。不成道我恁地了,便一向去事物里面羇!”贺孙。亦与上条同闻。
  问:“‘艮其背,不获其身’,是静中之止;‘行其庭,不见其人’,是动中之止。伊川云:‘内欲不萌,外物不接,如是而止,乃得其正。’似只说得静中之止否?”曰:“然。此段分作两截,‘艮其背,不获其身’,为静之止;‘行其庭,不见其人’,为动之止。总说则‘艮其背’是止之时,当其所而止矣,所以止时自不获其身,行时自不见其人。此三句乃‘艮其背’之效验,所以彖辞先说‘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却云‘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也’。”又问:“止有两义,‘得所止’之‘止’,是指义理之极;‘行止’之‘止’,则就人事所为而言。”曰:“然。‘时止’之‘止’,‘止’字小;‘得其所止’之‘止’,‘止’字大。此段工夫全在‘艮其背’上。人多是将‘行其庭’对此句说,便不是了。‘行其庭’是轻说过。缘‘艮其背’既尽得了,则‘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矣。”学履。
  问:“伊川解‘外物不接,内欲不萌’,此说如何?”曰:“只‘外物不接’,意思亦难理会。寻常如何说这句?”“某详伊川之意,当与人交之时,只见道理合当止处,外物之私意不接于我。”曰:“某尝问伯恭来,伯恭之意亦如此。然据某所见,伊川之说只是非礼勿视听言动底意思。”问:“先生如何解‘行其庭不见其人’?”曰:“如在此坐,只见道理,不见许多人,是也。”曰:“如此,则与非礼勿视听言动之意不协。”曰:“固是不协。伊川此处说,恐有可疑处。看彖辞‘艮其止,止其所也’,此便是释‘艮其背’之文。“
  艮其止”便是引“艮其背”经文。或“背”字误作“止”字,或“止”字误作“背”字,或以“止”字解“背”字,不可知。伊川于此下解云:‘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惟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此意却最解得分明。‘艮其背’恐当只如此说。万物各有所止,着自家私意不得。‘艮其背,不获其身’,只见道理,不见自家;‘行其庭,不见其人’,只见道理,不见他人也。”洽。
  问:“伊川‘艮其背’传,看来所谓止者,正谓应事接物之时,各得其所也。今云‘止于所不见’,又云‘不交于物’,则是无所见,无所交,方得其所止而安。若有所见,有所交时,是全无可止之处矣。”曰:“这处无不见底意思。周先生也恁地说,是它偶看这一处错了,相传如此。但看孔子释彖之辞云:‘艮其止,止其所也。’盖此一句即是说‘艮其背’。人身皆动,惟背不动,这便是所当止处。此句,伊川却说得好。若移此处说它脑子,便无许多劳攘。”夔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