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王(5)
时间:2023-05-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富江 点击:
次
再忆十年忌日,绥远省主席傅作义追念王同春开渠垦荒之功,特拨专款重新维修祠堂,国民党西北和晋地军政显要人物冯玉祥、阎锡山、马福祥、门致中、李鸣中等亲撰挽联致敬。历史学家顾颉刚辗转千里专访,秉笔直赞他为“民族的伟人”,文学大师冰心纤手素描他女儿《二老财》一文中尊其“后套的民族英雄”。故交与新知,字字珠玑,句句情真,深深慰藉天上之英灵!
纵观王同春一生,五十年施展宏图的珍贵光阴,竟在牢狱空自耗费了十一个春秋,直到去世,怀里还揣着一卷未来得及实施的“复兴河套水利计划图”。叶落归根,他本想回邢襄祖坟的,后套隆兴长的兄弟姐妹硬是长跪不起留下,万千心声凝聚在祠堂前八尺高四尺宽的青青石碑之上。他的事迹入选民国小学语文课本,载入《清史稿》,还漂洋过海到《剑桥中华民国史》。
其实,最有纪念意义的,当属“河神”毕生挥毫的“八大干渠”,一直清悠悠地恩泽万亩良田。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目睹后,纷纷惊叹华夏历史又多了一项激动人心的民生工程,只是静静大隐在塞外阴山脚下而鲜为世人所知。
如今五原城西,义和渠旁新辟了柳绿花红的河神公园,六龙头威武托起二十余米六菱形花岗岩巨塔,匆匆从西北黄河边跋涉考察而回的王同春,高瞻远瞩,屹立顶部,深情地俯瞰东南大地。
20世纪80年代末,邢台东石门村民赵学仁跑运输夜过五原住宿,浓重乡音一下子引发素不相识的店家无限感慨,不仅热情周到分文不收,临走还执意赠送两天路上干粮。岁岁七月十五,四里八乡的人们自发聚集义和渠行舟,载其瓷像,放逐河灯,敲锣打鼓,祈福风调雨顺,形成一道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风景线。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动创作他的人生传奇小说《河套王》《河魂》先后问世,中小学校课堂也陆续开始讲述“龙王”“河神”演义。
大禹九州治水,不用说了,泱泱中华独一无二。滋润川蜀,李冰父子手握一方郡守行政命令,一呼百应,背后又有大秦帝国鼎力相助。而王同春呢?冀南乡村一普通农夫,凭借着满腔燕赵慷慨悲歌之豪气,吸纳着大西北的瀚海雄风,几十年在风沙干燥的黄土高原后套,打磨出了能与天府之国相媲美的塞外明珠。百年以来,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五
今年,人面桃花又在春风里笑了,我再也按捺不住汹涌的遥思,追随顾颉刚和冰心两位老前辈独具慧眼的大家风范,千里探寻神交已久的一代河套王。
明媚阳光下,巴彦淖尔市西北空旷的黄河湿地生态公园中央,气势磅礴的长龙形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傲然雄踞。视野开阔的厅内灯火辉煌,显著位置别具一格,再现了王同春开发河套那一段穷当益坚的岁月,精心陈列了他一件件就地取材极具科学原理的简陋土实物,遗憾的是不允许现场拍照。
凉意习习的夜晚,酒店前星月广场人流如织,我迫不及待地连连询问王同春其人其事,本地六十多岁以上老人都非常熟悉,兴奋拉开“瞎进财与瞎陈四”的话匣子,而绝大多数,跟故乡牛城人们似的,一脸迷茫。转入“王土地”话题,几个青年学生恍然大悟,腼腆地说,是从学校中考知道王同春这个人物的。
五原县博物馆,王同春治理河套专题展览,成为一张最抢眼的名片。穿过多个似曾相识的动人场面,我在他用过的一个青石马槽前长时间驻足,这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西北首富日常生活一个侧面,夜晚亲自喂养白天干活的马,而是他带领一个家族,几十年如一日下地劳作,吃菜自己种,吃面自己磨,穿衣自己做,一生不忘农民本色。
走进五原城外二十多里天籁湖,我缓慢浏览新建影城基地,那些复制的“隆兴长商业一条街”“河套大干渠”“王土地庄园”……以及陈列的民国时期的“洋轿车”“大喜轿”“豪华马车”……他在天之灵,又做了件大好事,增添一处通晓河套清末民初历史文化的永久窗口。
步入“四大股”普济寺,这个诸神庙,1872年,由万太公、万德原、郭大义和王同春四大乡绅庆祝“短辫子渠”竣工兴建,几十年后衰败,他晚年又出资重修,可惜众人郑重撰写的记事碑焚于抗日战火,雄伟壮观的飞檐楼阁毁于“***”内乱。我与按原型复建庙宇的几个和尚交谈,浑然不知四大股是谁,转遍金碧辉煌的殿堂,未发现四位发起者立锥之地。颇有纪念的历史渊源,如此轻描淡写地从现实世界悄然流走了,而寺院醒目昭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一日的水陆法会布告,却深藏玄机奥妙,这本是王同春忌日以后的那几天啊!
------分隔线----------------------------